第2章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概述

  作者:乔东
2009/2/12 10:58:01
企业级项目管理,是指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管理对象仍然是项目,但它更关注企业层次的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本文关键字: 项目管理

2.5 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要避免矫枉过正

2.5.1 要避免过度项目思维

项目管理知识的普及,项目管理者资格认证,项目管理方法被企业的普遍认知,都使得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需求迅速高涨。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法,给传统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确实为帮助企业解决诸多的管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引入项目管理方法给企业所带来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一种潜在的危险,就是企业在引入项目管理方法的过程当中,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有的企业中存在着“过度项目思维”。所谓项目思维,就是把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视为项目,按照项目管理的思路来组织实现目标,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处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重点关注每一个具体项目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对于解决具体问题确实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但是,项目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直接受到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受到其所处的企业环境的影响,如果过度项目思维,就可能会导致项目与企业之间产生冲突。这一点需要引起大家的警觉。

企业需要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考虑眼前的利益,还要兼顾长远利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全局利益的最大化,为此可能牺牲局部的利益。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一定希望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使企业具有稳定性。企业希望每次的生产过程都能够为以后积累经验和财富,使企业能够持续成长。而项目则具有高度的动态性,项目的目标、过程、组织等都是临时的、独特的,项目目标的针对性很强,这方面就可能会与企业的期望产生冲突。这就需要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使项目目标与企业目标取得一致。

企业中的项目,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特定目标而存在的,是为企业服务的,这是企业中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这一前提下,企业在项目过程中,往往不仅要解决直接面临的具体问题,并且还要为后续的生产、管理提供支持,就需要在企业与项目之间取得平衡,例如单项目利润与长期客户关系之间的平衡,项目中技术实现难度与长期技术转型要求之间的平衡,项目技术方案的复杂度与产品生命周期要求的平衡,项目中文档编写的工作量与以后的服务支持及产品升级之间的平衡,等等。项目的临时性的特点与企业的持续运行之间,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只能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权衡,而不能站在项目的角度进行取舍。所谓的“过度项目思维”,就是当企业长期、全局的目标与项目短期、局部的目标出现冲突时,没有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项目的角度进行思维,选择的结果往往是满足了项目的目标,却给企业带来了损失或留下了隐患。这在一些项目中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有的项目为了完成特定的业务需求,希望采用最直接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但这可能不符合系统整体架构的要求,会影响将来系统长期发展和支持未来新需求的能力;有的项目为了赶工期,裁减项目过程中的步骤,结果就可能会带来产品质量的缺陷,带来后续更大的维护成本,有的项目由于资源支持不足,就选择了降低文档质量,结果给后续的维护和升级都带来很大的困难。过度项目思维,就可能给企业造成过度强调局部、短期利益的倾向,这对于企业管理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过度项目思维对企业的整体资源管理也会带来危害。项目具有临时性,项目对资源的需求也同样具有临时性,但是对于提供资源的企业来说,资源往往是稳定的,属于企业的固定成本,企业当然希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不希望资源被闲置。因此,企业购入资源就要考虑资源的长期利用,不会为临时性的项目购置资源,而更多的是采用租赁的方式来解决临时的资源需求。在过度项目思维的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企业为了具体项目而购入长期资源,当项目对该项资源的需求下降或消失后,就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项目与企业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方面,多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冲突,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例如新的劳动合同法,进一步推动了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增加了企业动态利用人力资源的管理难度。

如果把项目的独特性和临时性,比喻成“狗熊掰棒子”,一次就拿一个,那么就需要由企业来负责收集每次得到的“棒子”。过度项目思维给企业造成的一种危害,就是企业在完成一个个项目之后,没有形成积累,没有实现企业自身的成长。因此,企业通常都会要求项目在完成具体目标的同时,要为企业提供积累,使项目成果为企业成长提供支持,例如企业盈利的增长、企业产品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管理改进、企业人力资源技能的提升等等。

为了避免过度项目思维的出现,首先要全面理解项目管理方法本身,充分认识到企业环境对项目的制约作用,这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是明确提到的。认识到企业成长的要求,把企业作为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干系人(Stakeholder),把企业通过项目获得成长的需求也作为对项目目标的要求之一,项目管理者则要关注项目中由此带来的各项限制条件和假设前提,使项目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而非冲突)。这种受到(企业)环境限制的项目管理模式,有时被称为受控环境中的项目。

过度项目思维还会给企业造成另一种危害,就是把项目管理作为解决企业各种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项目管理不仅受到企业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需要企业环境的支持。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国外的一些管理理念和方法,虽然先进但不适合中国国情,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通常都是基于他们当时的管理水平、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但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普遍存在差距,这时如果要想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和方法直接嫁接过来,就必须首先使我们的企业也达到相应的管理水平,具备同样的基础。用软件开发打比方,就好像要在投产新功能之前,必须先做差异分析,然后再把以前的版本升级、满足基准版本要求之后,才能投产新功能。市场营销、工程技术管理、产品管理、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问题,都是属于传统企业管理应该解决好的问题,都是做好项目管理的基础。因此,项目管理改进的过程,很可能会实际演变成企业管理的整体改进,而不是局限在项目管理当中。此时的过度项目思维,很可能会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项目管理的改进就可能会举步维艰。

过度项目思维的另一种潜在危害,就是可能会造成重过程轻内涵的情况。没有内涵的工作是没有价值的,在软件项目中,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法是内涵,项目管理本身也有九大领域、五大过程的内涵,这都不是传统的行政管理所能涵盖的。在一些企业中,由于强调项目管理,非常关注项目过程的规范性。但是必须清楚,项目的管理过程是为保证工程过程的,而工程过程才是真正产品的形成过程。在工程过程中,不仅有步骤,更要有方法,不仅需要明确做什么,更需要清楚怎么做。如果过度强调项目过程,就有可能过于偏重过程、形式,相比之下轻视了工程过程中的生产工艺和方法,结果就可能出现“文档一大摞,错误一大堆”的现象。在管理层当中也会存在这种危害,其表现就是过于关注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把任务布置给下属,而对于任务本身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设计,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自然对下属也就缺少应有的要求和指导。特别是如果过份强调管理者与领域专家的分工,那么这种情况就更容易出现,管理者有时会误以为自己真的不需要考虑专业领域的内涵,怎么做都是专家的事情。有个别的项目经理,对项目中的技术方案就不够清楚,以为按照企业中既定的流程就可以管理好项目。因此,项目思维中需要始终坚持目标导向,要关注项目的实质内容,通过运用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当然,这并不等于可以不重视项目过程的管理,而是强调要正确、适度的运用。

举例:人力资源需求申请表

上图是某企业的人力资源用人需求表,经批准后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人员招聘。从中可以看到,在需求表中既有常设的部门、岗位,也有项目组,各部门都可以以项目的名义提出用人需求。这就是过度项目思维的现象,为临时性的项目招聘人员增加了企业的固定成本。

2.5.2 要避免以项目经理为主设计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

要避免在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中的矫枉过正,在负责此项工作的人选上也需要加以客观评价,选择出最适合的人选。

随着对项目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企业都在努力建立和优化企业级的项目管理体系。此时,熟悉项目管理的PMP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企业中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甚至在一些企业的领导看来,依靠PMP来建立企业级的项目管理体系,算是找对人了。

随着项目管理在国内的迅速普及,具有PMP资格的人数在迅速增长,许多企业中都或多或少有了一些PMP。这些PMP在推动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实践经验来看,PMP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未必能够胜任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我们首先看一看获得PMP资质的条件要求:基础教育、项目管理基础知识、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对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掌握,这四项条件中前三项体现在PMP考试报名要求中,第四项则通过考试进行检验。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大纲(PMBOK)中,主要有十二章内容,其中第四章至第十二章(共九章)逐一说明九大知识领域的内容,前三章则说明基本理念、组织结构、五大过程等内容。在PMP的考试题目中,也主要都是针对五大过程、九大领域中的项目管理技术的检查,这些技术项目经理在管理具体项目中可能会用到。从这个内容来看,掌握PMBOK内容并通过PMP考试的人,可以说已经具备了管理具体项目所需的知识,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

而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的建设,本人一向认为是要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看项目管理,通过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补充和完善企业管理体系,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因此要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必须首先懂得企业管理,然后再加上项目管理的知识。如果只懂得项目管理,不懂得企业管理的要求,往往会在项目管理过程与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匹配方面出现问题。虽然有些优秀的PMP同时具备企业管理的能力,但这并不是PMP的资质本身所包含的。

单个项目具有独特性和临时性,而企业则需要重复性和持续性。因此,PMP人员在思维方式上往往也与企业管理存在着一定差异。特别是一些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不择手段”的完成项目目标要求,但往往会忽视项目过程及成果对于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和能力积累的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在PMP中大有人在,这是不适合企业级管理体系需要的,除非企业不需要长期积累,完全都是独立的、临时的项目。这种情况下,完全依赖PMP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反而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因此,首先作为PMP来说,应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主动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思维方式,多学习一些企业管理的知识,要能够从企业管理的需要出发来使用项目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决策者,要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也应对PMP能力结构有一个正确的分析,选择合适的人选。如果PMP们能够同时具有企业管理的意识和知识,那是建立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的理想人选。

综上所述,设计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通常需要一个团队,其中应该同时包含企业管理者、项目管理者和领域专家,形成“MBA+PMP+领域专业”这样的知识结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始终围绕企业的目标要求,符合专业领域的特点,同时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方法的优势。
 

共4页: [1] [2] [3]4 下一页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

rss订阅
乔东先生,PMP,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具有十多年的金融IT行业经验,先后在大型国有银行、大型IT公司、新型金融服务公司中,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集成、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软件项目的采购和项目管理,以及企业级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担任过从技术人员到项目经理、部门经理和公司高管等多种不同管理层次的不同职位。2001年获得PMP资格,在项目管理知识培训、企业项目管理制度咨询、企业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长期从事项目管理培训、管理咨询,重视方法论的总结和推广。近年来致力于研究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相关专题,总结出一套实用性强的企业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并在实际企业中进行实施和验证。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