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网专注于“管理+IT”领域多年来,通过观察发现: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总有大大小小的“病症”,“病理”不一。请第三方企业“医生”,花费大、效果也不明显。为此,我们决定开设“专家门诊”这个栏目,聚拢权威力量,邀请各路专家“把脉”,倾听来自您的真实声音,切实解决您的所需所急。
本期关注:破解创新趋势下的中大型企业信息化难题

  时至今日,企业信息化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企业IT建设的日益深入与完善,企业管理及面临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信息化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大型企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使得融合需求日趋明显;另外,云计算、大数据、社交化、移动化等一系列创新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方式与内容。

       在这种形式下,中国的中大型企业面临哪些困惑和问题,又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本期畅享网信息化专家门诊将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联合会诊,把脉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帮助企业实现以IT创新支持及推动业务创新的企业信息化价值。
        

您的公司久病缠身,苦觅良方?不知如何是好?
  • 如果您的企业正在考虑系统替换,您还是会辛苦地去考察多家的系统,随后又为消除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头痛不已?在当前形式下,什么样的指标才应该是您选型的关键指标?
  • 如果您的企业面临整合,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让您少走弯路,什么样的途径可以有效解决难题?
  • 移动、社交化、云计算等一系列创新应用如何落地企业?又将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价值?
信息化“专家门诊”,轻松对话权威专家!
  • 无需等待:您只需要在专题页面提交问题,即可成为我们的邀请嘉宾,参与线上诊断。
  • 经验与理论相结合:由知名CIO和经验丰富的权威顾问联合进行经验分享,切合企业问题进行把脉会诊。
  • 无需高额咨询费:线上视频直播,即时提问交流,全程免费,机会难得。

    

 

现场诊断

 
专家精彩观点

主持人:各位来宾下午好感谢大家光临畅享网信息化门诊之中大型企业信息化应用难题活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为大家请到了三位嘉宾,首先是德马泰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的资深IT经理魏俊杰先生。

魏俊杰:大家好。

主持人:魏先生有七年以上的IT工作经验,是一位资深的IT经理人,另外一位是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的IT经理吴建建先生。

吴建建:大家好。

主持人:吴先生拥有五年以上IT的管理工作经验,他主要负责凯旋公司五千人左右的IT系统工作,我们也是非常期待他的精彩分享。此外我们还为大家邀请到了Infor高级咨询顾问,刘昭宏先生。

刘昭宏:大家好。

主持人:刘先生在IT尤其在ERP行业拥有2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他曾担任项目实施及管理整体方案,及企业IT战略等工作,感谢我们三位嘉宾的到来。

今天我们信息化专家门诊主要分两个主场,包括线上和线下。在我们活动现场有来自不同的企业的各位IT管理者,我们的网络主场是全国各地的网络信息化的管理者,欢迎大家。接下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流程,首先是我们畅享网的总编辑程艳玲女士对话三位的信息化专家,就中大型企业的IT融合等创新应用对话,向大家系统介绍他们的工作经验,此后我们将挑选网上收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化问题,请我们现场专家为大家进行解答。大家一定要抓住机会,在这里我提醒一下大家,大家在视频会议系统里面可以选择退出全屏,这样就可以进行现场互动及提问了。在右上角有一个退出的按纽。我们以文字形式在线上提出疑问,接下来将进入我们高端对话平台,有请程艳玲女士。

程艳玲:
谢谢,程艳玲已经坐在这儿等了很久。我补充一下我们主持人刚刚提到那个问题,我跟三位嘉宾对话完成之后,因为我们在网上挑选很多问题,我们会挑选一些代表性问题进行回答。其实我们也更想收集一些现场问题,在活动现场也有一些信息化负责人,我是更期待我们大家在交流过程,如果大家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把您的问题通过我们刚才主持人介绍的那个流程方式,通过文字的形式提交,然后我们也会挑选一些有代表性问题进行解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可能不能全部回答大家问题,但是我们之后会在畅享网本期门诊专题页面上后续做一些工作,把当时没有解答的问题在线上进行补充回答。今天机会确实难得,大家可以把自己困惑,自己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及时提出来,我相信大家也有一些经验和大家分享。那么如果涉及到我们主题相关,大家可以留言,跟我们现场包括线上一些嘉宾进行分享,再次感谢大家。接下来进入第一个环节,我们今天的高端对话。

我们在之前已经跟三位嘉宾有交流,我们这一期信息化门诊专题上线之后大家反响很热烈,我们从收集的一些问题可以看出来,这个之前跟魏先生交流过确实我们这期主题很有代表性。今天的主题是破解中大型企业信息化的问题,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有个性化难题,但是也有一些通用问题,我们在提这一期主题时候也是总结一点通用问题,比如说整合,比如像我们现在有云计算大数据分享等等这些创新应用,包括移动,也会涉及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去运用,或者怎么样应用出价值。因为这个怎么样对接怎么样整合?除了大家遇到一些通用问题,我相信每一个企业可能也会有一些个性化的问题,包括从畅享这个专业程度来讲还没有挖掘到深层次的问题。所以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把我们大家认为,包括像两位可能在信息化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我们也知道做这么多的年的IT负责人也会遇到一些通用的问题,按照这些问题脉络一个一个说一下。魏先生先说一下。

魏俊杰:首先我今天先看了一下这个提纲,我觉得提出这些问题,大家应该真的是非常共性的一个问题。在我们做信息化的过程,包括可能有一些问题到现在我们也没有能够真正的完全去解决这样问题。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好的机会,大家一起沟通,我们也是向在场各位和老师一起学习的。

程艳玲:回到我们刚才那个问题啊。就是说我们之前可能也提了一些,我们中大型企业遇到一些通病,像整合,甚至像现在可能也会遇到一个系统更换更新这样一个问题,包括像我们提到一些创新应用问题,我不知道我们还有没有其他问题是我们中大型企业面临主要问题?吴先生您这边有补充吗?

吴建建:是这样,首先刚刚主持人说我们两位是专家,我对自己来说专家谈不上,今天因为和畅享网联合,也是给我一个学习机会,我大概讲一讲,因为我们当时做信息化过程当中会有哪些通病,看看是不是差不多情况。我们企业里面很关键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信息化是IT部的事情,这个让IT头疼的,因为这个情况就是把球踢到IT人身上,这个不切实际,因为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事情,每一个部门必须改变这个思路,把管理思想融入到我们信息化系统里面,那么我觉得企业可以做好信息化系统。

程艳玲:其实吴先生说的这个问题对我们的主题又是一个扩展,不仅仅是中大型企业,我觉得企业信息化都会面临这个问题。

魏俊杰:企业信息化尤其是ERP刚刚开始兴起时候,有一个观点说要上系统先做业务流程重组。到现在我觉得这句话很对,信息化能不能做下来,遇到很多困难,问题主要在于它的流程规范性,甚至他没有这个流程。所以它的需求不能通过这个流程当中反映出来问题把这个需求准确传递出来。就是说像吴先生所提到,这个问题需要IT梳理,可能有一种自我保护现象出现。

程艳玲:这样总结下来,第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谁是信息化主角问题,这个可能要提出,也是通用问题之一。另外一个比如我要上ERP,要上什么样的系统,在这个之前需要做一些什么样准备工作。魏先生刚才提了一点,我要把这个信息化流程规范,这个是他个人经历当中一个个人经验积累,刘先生这边应该比较多的,可以跟我们大家交流一下。

刘昭宏:
在实施过程里面,这个流程是一个大的问题。这几年我在国内其实看了几家企业实施过程,我发觉大部分的企业在实施这个ERP的过程里面是倒着做。也就是说正常来说我们先有流程,然后把这个流程梳理一下定义清楚,我们把它搬到这个系统里面。在映射过程里面,什么东西是可以系统可以做的,什么东西是做不了,这些等等,在这个阶段里面再去定。我们现在国内比较麻烦就倒着做,大家认为这个软件无所不能,所以希望通过软件完成他们这个流程。很可惜就是说软件毕竟只是一个工具,所以他不是很固化一个东西。所以你假设说今天你的流程没有固定之前就是拿软件,就是按软件标准流程做了,你也花很多精神去做培训,做的很多的工作去做一些,反正就是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那么其实到最后用的时候,你会发现太多太多的问题当时没有想到,很多例外事情没有想到。例外事情一出来时候,假设当时没有定义好就是变成用户跟系统或者跟IT人员纠缠不清,他是认为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这个不是很方便等等,所以我感觉就是这样。其实说是倒着做,但是为什么会变成倒着做,时间的压力。因为假设说我们今天比较正规一步一步的按照正统实施一步一步做,这个花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一般企业来讲,他们不愿意就是大家没有那种共识希望能够在软件买来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就可以做,但是在这样一个驱使之下就会造成我们在流程上面的方面阻力,就会有所欠缺。将来在系统上面问题比较大。所以通常一般来说,假设有机会,我们还是建议他们还是事先把流程梳理好。

最简单来说,今天我们先撇开所有的IT的技术,假设用人工的这个表单这个流转流程,是不是已经在你的整个设计里面,是不是很顺利?能够跑的很顺利,能够处理你们公司所有的事项,假设这些都经过模拟或者是这些都梳理好之后,其实我们要把这个映射到系统上面去,基本上不会那么困难,那么成功机会就会大很多。今天我多说一点,把我的看到情况给各位分享一下。其实很多公司急着上OA系统,可是在OA系统的背后还是有一个流程问题,当你流程没有梳理好之前,直接上OA之前就是代表你未来就是不断的OA的设定和流程,这样下来之后你几次下来,肯定就会产生一些用户对这个系统很多抱怨。那么或者说信心不够等等这些问题,这个只是我简单一个例子,是我看到的。

等一下可能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到时候我们再来谈一下。

程艳玲:
所以说到这个问题的话,我确实也还有一点更具体问题跟几位交流一下,因为这个可能是我们之前谈到三个问题之外一个问题,但是我觉得三位聊了之后,感觉确实是一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这个里面涉及到一些认知问题,到底是一个工具还是一个神器?如果是一个工具的话,我们需要前期把我们的流程梳理好,通过这个工具固化下来。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理解三位在谈的过程中,可能是这样一个顺序。如果你是想把它当成一个解决问题的神器,说我这个一上就什么就解决了。这个可能就把这个程序倒过来,就是我们先上系统,然后上系统过程中解决问题。其实刚才刘先生也说了一下合理方式,我先把流程梳理完了,然后上ERP系统,这个里面还会存在一个问题,时间比较长。而且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上时候选择我先选系统,边上边解决问题。但是我比较好奇,如果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最终产出结果要一样,作为刘先生这个角色,不管是先做流程分析还是先上系统,我们最终结果要给他一个比较好结果。那在现在这个顺序就是这样情况下,我们要有这样一个好的结果,是不是也会有一些跟传统不一样的方式。

刘昭宏:的确就是说在这个过程里面,其实我们在业务上面讲系统是一个工具,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是需要工具,假设我们今天实施这些顾问或者我们实施办法的工具都是齐全的话,其实它相对就可以缩短我们整个实施过程很多时间。所以不见得说很多人过去说我先做流程,然后再来做系统。那么现在的观念可能就是我也不是这样,我认为说其实流程跟系统搞不好是可以一起做的,那就是说你这个实施一些团队或者是整个过程也好,是不是有很好工具支撑你,同时做这些事情。我想大概是这样。另外有一点我想也跟各位分享,我们过去经验。到底今天整个实施是IT部门的责任还是什么部门的责任,这个从过去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以前这个已经纠缠不清,到今天也是这样。但是我过去曾经看过有一个很好例子,就是说当时也是在纠缠不清,究竟这个是IT主导这个事情还是业务部门主导这个事情。但是就是像刚刚专家所说的,其实我们今天最终产生结果是一致的,当时在台湾有一家很有名的企业就是台塑集团,也是纠缠不清。当时那个董事长王先生现在已经过世了,他当时下了一个死命令,他说很简单,他说我从几月几号开始以后我就不要看到你们什么手动报表乱七八糟,我就是看系统出来的东西,那么系统出不来是业务部门责任,业务部门应该找IT部门支持你。举例来讲,我今天要一个财务报表,出不来不是IT的责任,是你的责任。有本事你不要靠系统也可以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假设没有这个系统东西做不出来,就应该找IT相关系统文件帮助你,怎么样让你能够做出来。因为我要看这些东西。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之后,之后就是很顺利了。为什么?不是IT人员去追着业务人员,而是业务人员反过来求助IT人员,这样下来就是说会比较顺利了。要不然的话,这个IT人员压力很大了。这是我的看法,就是看到一些事情,当然这些都不是很系统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一些经验跟大家说一下。

程艳玲:我觉得我听下来还是蛮有意思。但是这个里面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说信息化一把手工程,就是这样,只是说通过什么策略或者方式把这个信息化建设这个事情推进下来。魏先生刚刚提到这个问题,我们流程规范在前。我不知道在我们德马泰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这个方面是一个什么程序?先做流程规范然后上系统吗?

魏俊杰:基本上就是说,稍微说一下的德马泰克背景,曾经是西门子一个部门,是2006年独立出来,可以说有一定信息化的基础我们有一个新的需求,我们有一个部门,我们和他还有业务部门一起梳理这个流程然后落实最终这个系统如去应用,我们做法还是基本符合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的自己的职业生涯当中确实遇到过非常多的刚才说的这种现象就是没有流程就是上系统,就是认为系统是神器,我这边还想提到一个问题,刚才第一个说道流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投入。要是工具还是神器,用一个花工具钱买一个神器,就是很多一把手的想法,就是认为我买了就是一个神器,也是我们可能一些小的困惑。

程艳玲:吴先生是不是也是碰到这样问题

吴建建:这个在我们集团来说老板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对于软件定义明确。软件是一个工具,用的好与不好就是看我们管理能不能投入进去,渗透进去,所谓一把手不是老板想怎么样下面配合怎么做,思想就是从顶层灌输,比如说集团老板思想,我下面业务部门各个总监包括我的副总裁我要一个数据,他那个必须从系统里面给我拉出来,不需要手工的。总监再到下一层,我同样一个要求,那么经理就是到下面集团的主管,到办事人员,这样才能把我们系统用好。

程艳玲: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应该不存在这种困惑。

吴建建:现在就是说我们老板是听从这个概念,但是就是说我们现在管理部门不一定这么去做,这个也是企业困惑一个地方,我不知道大家企业里面有这种情况?目前在我们集团里面有这种情况存在。

魏建宏:相信多多少少都会有,这个事情是这样,包括在我们团队里面,包括我跟其他部门沟通时候,有一个一直跟大家做一个呼吁,我们IT一定要融入业务,我甚至跟我的人说,经常可以关心一下我们公司现在的销售数据这些经营情况,要知道公司业务发展到什么情况?所有的IT人员包括做系统,包括做基础架构,大家都是去了解。其实有的时候真的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就是说我们可能可以做一件事情可以帮助我们业务人去成长,然后做业务部门的同事,可能就是说,慢慢跟我们交流多之后,系统性的思维就会用得更多这样对我们做企业做信息化,大家融合可能更有帮助。

程艳玲:说到底,大家还是要站在同一个立场,用同一种语言沟通。老板能做有其实就是推进一下这个事情,但是具体的这种沟通,包括实时推进还是各个部门解决。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通用问题,比如有一些CIO聚会,大家坐在一起时候,每一个问题出来,肯定附和的会有很多人。这个解决起来也是很简单,方法差不多,只不过执行过程,我们可能要站在换位思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会比较好做,我们接下来就是谈到一个比较具体问题。我们也知道中国现在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将近30年的时间中大型企业也是受信息化比较早一些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这么多年不断的的上新系统,产生了一个问题就是这几年大家持续提到的整合,我想请教一下,我们是不是也是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信息系统整合的问题。我不知道您这边是有什么上经验和大家分享?

魏俊杰:
整合这个问题其实从我们这边,可能我们因为是一个全球化公司,那么事实上就是说我们在欧洲区和美洲区,亚太区的话,我们用的ERP产品是不一样的。我们在欧洲和美洲用不同版的SAP系统。然后我们在亚太区我们是看其他的,但是因为我们产品或者服务市场是比较独立,所以我们并不存在说做产品交流或者等等这些方面会有问题,问题更多出现在我们要出一些集团统一的报表,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做广告,我们现在在跟Infor合作做一个PM的产品,我们把所有的ERP的数据集合到这个里面,我们从通过所有的集团总部报表,那么你要想做这样的整合就可以做到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其他办法,我能想到就是无非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我们大家推倒重来,大家用同样方法同样方案去做,但是事实我觉得这个比较困难,到了真正实施细节上产生很多不一样。那么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大家用不同产品或者不同方方案,最终我们在统一有一个汇报报表,类似于我们公司这种现象,有这样一个工具实现,但是这样操作的话,有一个前提就是你的数据架构,核心数据的架构还是要统一,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统一,最终想整合这个是很困难,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

程艳玲:我觉得这个数据架构统一也是一个前提,有多少企业是有这样前提呢?我想先请教刘先生,这个有多少企业有这样的前提

刘昭宏:
这个比较困难,真的有某种程度的困难。那么其实谈到集成也有两个不同概念,一个是过去我们经常听到的就是所谓的无缝集成,大家最喜欢听到这句话。这是一个概念。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所谓松散的饱和的集成,那么所谓的这个集成可以这样说具有一个例子,过去我们也谈过很多的EDI这样概念,那么把这个应用到集成环境里面,我们可以这样说是一种比较松散的集成。那么当然大家最希望就是所谓无缝集成,其实是可以做到,可是我们要花很大力气。所以今天才会有随着这种云概念的兴起,慢慢才有这种EDI这种概念导进来变成松散饱和集成这样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底下,这个集成时间比较短比较简单,我们所需要投入成本可能也是相对比较低一点,也是比较容易成功。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种趋势,大概就是这种松散的饱和或者是轻量方式集成。

程艳玲:
这个问题其实吴经理也可以谈谈这个问题。

吴建建:
其实已经总结很到位,集成这一块整合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现在IT这边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们企业IT步子可能迈的稍微快一点,没有统一性的考虑,这样无疑给我们整合带来难度,因为他们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架构有一点差异,如果说这个时候考虑不完整,或者我们数据准备做的不完整的话,后续整合出来的效果就是很差。而且也会花很大力量去整合。我们公司目前,因为我们领导考虑这一块,到最后领导也是看到整合结果是什么,无非就是我的销售数据我的财务报表,包括我的生产数据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中间平台相当于我们其他平台,这个平台我们云发展,包括我们移动自动化手机发展包括我们移动网络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后续的架构在手机应用上。这样就是解决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一些零碎,应该说时间碎片吧做一些日常工作。我们这边就是总体整合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现在也是跟Infro合作做一块,目前思路就是准备顶层开始往下。

程艳玲:
因为两位在做这个事情,确实也是体会到这样一个价值。虽然开玩笑说是在做广告,事实上也是这样一个实现途径,无论谁家的产品最终实现我们目标的这样一个途径。谈到目标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刚才说无缝集成,这是我们的梦想。一个是耗时耗力,目前我们可以理解说没有好的途径达成这个状态。我们有松散饱和这样一个集成,我不知道这个集成怎么样理解这个状态,是一个过渡状态还是说这种集成可以实现我们企业对于集成的要求可以实现它的价值。

刘昭宏:
其实为什么会有这种松散饱和概念的产生?其实也是累计多年的经验。就是说我们过去20、30年不断做尝试一些东西,最终还是随着云整个环境进步,慢慢形成的所有的观念出来。但是其实这个东西,刚刚我所说不是一个全新概念,其实是要继承我们过去使用EDI一些概念还有经验下来,过去我们在系统跟系统之间的交换,那么EDI本身就一些标准,就是有一个机构专门定义这个标准。其实过去经验告诉我们,通过这个EDI这种做了一些数据交换,把ERP的采购订单丢给了EDI系统之后,最后产生所谓的销售订单,今天其实我们把这个概念,就是说集成的一些东西过来。今天松散饱和也是有一个第三方这样一个机构在制订这些标准。所以现在很多这些大的厂商不管其他的软件商,大家基本上还是在遵循一个目标做事情。那么通过这样一个概念可以达成很多的数据交换这种需求,那么在这种状态之下当然它并不见得一定是最完美的。我们讲不是所谓最美,但是我相信是一个最可行的方式。因为我们知道有很多企业尤其大型企业它花在做整合集成的钱比他们投入到ERP钱还要高。

嘉宾:
目前我们这边整合,以后还预见不到,但是以后要做成理想化整合,估计的费用还是蛮大。因为涉及到多方面,涉及到多个系统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开放程度怎么样也是决定费用多少,如果开放很少可能就是说接口做起来比较轻松一些费用低一些。

嘉宾:所以我觉得基本来说,在目前来讲这样一个方式还是一个比较可行方式。有了这样一个做法之后,比较让我们放心可以用一些不同系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这些概念不是我们突发奇想,前几天我们睡觉时候,一觉醒来我们突然想到说,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不是这样的。他是累计的十年二十年的经验,然后慢慢的演变,就是变成这个样子。

程艳玲:刚才说的核心数据架构的统一,这个我问一下入门级的问题,这个是我们企业自己事情?

嘉宾:另外像刚才吴老师讲的,也有一些规范,就是一般来讲,大型的集团企业甚至有专门的岗位做这个事情。

程艳玲:大家可能在做初期就是预期到未来我整个需求。

嘉宾:初期就是预期多远未来也不见得,但是一般情况下,在短期和中期我们还是可以的,不断的去修正。一般来讲,以我们为例,我们可能,管理层我们要做什么接下来可能在五年在十年当中做什么事情,其实这个东西每年看会不一样的,你不是说你要做什么事情,明年就变掉,其实对我们中长期这种东西判断偏差越来越大,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去更新,所以领导看了也不是很奇怪,说去年要做的东西跟今年不一样,因为那个东西不是现在要做,是我们可能未来东西,我们判断说我们要做移动应用,我们要做什么,但是到最后有的东西没有做。原因就是我们对它现实情况产生差异。

吴建建:这个只能说我们信息化发展太快了,我们IT很累,我们可能有时候企业规划或者说我们总体的计划跟不上发展,这里面就是说有一些值得大家考虑问题,咱们做整合过程中,整合方案要怎么样把握?比如我上一个系统之后,第二套系统就是考虑要不要整合,哪些数据准备,这个是IT考虑问题。真正是IT本身的职责。

程艳玲:刚刚我们在谈的时候,我们谈到创新应用,也是新了很多年,我也是想到这个跟整合相关问题。大概在07、08年大家提的SAAS概念比较多,所以那么时候我们做过一个活动也是一个论坛,当时谈到整合的问题,如果企业采用SAAS的方式跟原有软件包的方式,这中间会不会有整合的难题。当时这个问题暂时无解,我不知道现在有没有解。刚才谈了会有一些移动应用,包括ERP的社交化,也是一个趋势。包括我们云计算,通过云的模式会局部应用等等诸如此类。那么我不知道这个整合,我们怎么样理解?或者我们目前企业做的什么样的?

魏俊杰:
最近一说到IT论坛都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社交化。这个我觉得就是说,我们是引进土豪还是新贵。那么一般来讲,我们是制造业,很多论坛谈到制造业怎么样做社交的营销或者是什么?那么我觉得我们确实虽然是号称是集成方案供应商,但是我们核心还是制造业。我觉得以我们公司为例,我们公司是为少量客户提供大型项目的,所以社交这个问题已经摒弃掉。但是有一点我们非常感兴趣就是移动应用及云应用。因为我们是为少量客户提供大型项目,我们的员工基本是在客户现场工作,那么这个时候这个移动应用、云的服务就很重要,为什么?员工在现场手机是最方便,其次接一个宽带,但是访问公司网站,我们是一个国际公司可能有很多限制,速度员工不满意。但是我们如果在互联网的云端有这样一个服务可以体现,员工会比较乐意见到。另外他通过手机可以很快获得公司一些数据。比如出差在外面,我觉得我们公司员工目前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时间回来报销。这个可能大家没有这个问题,我们有这个问题,一个月有三个礼拜在外面,一个礼拜回来还是天天开会,做技术方面的讨论,如果我们能够在他手机上可以完成报销所有的,只要到时候把发票一贴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做,而且是可实现的。

程艳玲:吴先生也分享一下。

吴建建:这个方面是国有和私有是有区分的,这个就是说现在移动应用如果说我们放在企业内部肯定有很多限制,除非企业内部跟三大运营商都有合作。我都拉的光纤才能做一个对等出口,如果只拉了一家或者是两家,另外一家肯定会有访问你的数据影响,这个可以忽略掉。那么目前我们这边做就是说,我们的OA已经实现了移动应用了,我手机端可以做一些审批。刚刚那个魏先生说的一些报销日常工作,行政办公方面我们已经没有问题,至于以后我刚刚已经说了我们整合,以后我们整合以后我们的BI(音)也是可以放移动应用,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实现我们管理层随便在哪一个地方都可以访问我们企业一些数据包括一些应用,这里面我们有那么多的系统。我们怎么样去让我们的企业里面每一个人去方便使用,这个我估计是我们比较头疼问题。那么多系统,而且做单点登录,我只要一个接口访问各个系统,这个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后续也会把这个考虑一下。这个也是势在必行。

程艳玲:专业问题还是刘老师回答。

刘昭宏:云的运用基本说也不是一天两天事情,而是不断累计。谈了很多年之后也是比较成熟一点,其实就是云这样一个环境来说,对我们应用这个软件来说其实影响也不是太大的,从软件的设计来说,影响并不是太大。主要的技术还是在IT方面,我们这一块坦白讲我们是搭便车,所以这一块对我们软件设计冲击不大。但是对未来这些用户的IT会有一点冲击。假设我们到北京那边去可以实现集中管理或者说我在维护上面就会比较单纯一点了。云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在云这一端,我相信就是说,我们从设计各个方面来讲,冲击不是很大。倒是在运用方面冲击比较大一点。大家现在谈很多移动应用,我也补充一点,其实大家看起来很容易。但是这里面假设我们已经用的话,慢慢又有感觉,过去问题其实是存在,就是还是由需求来决定。说在移动上面,因为我们在这个上面它能够输入字段,而且是很有限,所以到应用时候一定产生一个什么状况呢?用久了之后发现信息化太少了,想看的东西看不到,但是放很多东西时候就会觉得说,用起来比那个什么难用,因为屏幕移来移去,所以这个也是我们未来,这个冲击比较大,在这个设计上面要花一点力气。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外面有很多设备,这些人在外面报销什么东西,究竟这些东西应该包含哪些东西才足够的?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这个我讲在未来还是一个角色。

魏俊杰:我觉得同样功能应用,传统应用和移动客户端的应用在界面设计上面有很多的差别,不太可能把大家14寸或者22寸这样一个屏幕上东西只是简单缩小到一个3寸设备上面,这个不现实,这个不是我们做移动应用这样一个初衷。我觉得刚才吴先生提到概念是什么?我们这个手机移动设备上面是我们花什么时间,花我们碎片时间,并不是说如果我真有时间坐下来,我觉得大家和是打开电脑操作比较好。比如老板去搭飞机路上这一点点时间,有可能就是说半个小时或者是50分钟,他可能拿手机我看一下我们这个月的销售数据和销售趋势,比如我们有一个员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只要输入这个号码完工就可以了,而不是录入很多东西,如果这样操作话,你做这个移动应用一定是失败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特点还是对时间的利用碎片化,是一个精髓。

刘昭宏:所以我补充一下其实这个一个很重要观念就是隐含背后。这个代表什么意思呢?你背后的流程是已经被管控的,假设说你今天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是说有很多不同的,你做使用者还要做很多判断想做很多事情,这个可能就不是移动终端应用一个初衷,我也可以举一个例子以前有一个人,上了一个条码系统,大家都是用过。他说他用的很痛苦,结果跟他聊起来才知道,原来他在整个的仓库管理理念都没有固定,所以等他要扫的时候,还要判断很多事情。那么这样下来的话,变成什么样的,要么怕扫错不敢扫下来,就是摆在他面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东西。所以应该来讲,当你的流程已经整理过后已经很简单了,这样用起来就是觉得很顺手。当然最简单就是查询。

程艳玲:
我们现在开任何信息化会我们今年一年会议就是云大数据。我们今天之所以一再谈这个问题,我们也是做了一年,我们今天谈这个问题时候,其实我们自己先沉淀一些东西出来,不管别人不管这个行业或者市场上对一些概念吵的多么热,对于企业自身来讲需求还是蛮重要,第一个你要认识到,不管大家叫多高,它的价值就是那么一个价值。我觉得这个是其一。要认清楚,真的不是一个神器,就像我们当年说ERP一样,另外一个对于企业来讲,我们还是要从自己企业需求来讲,我们刚才谈移动时候可能涉及到我们自身需求,他说的很简单,我们面对就是这么多客户,我们之间也是接触到一些,他移动社交就是用非常好,这个就是他做业务一追方式,所以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对于这种新技术的运用,真的有不同价值在里面。所以大家不会盲目跟风怎么样,最核心还是结合自己需求,这个可能是我们在谈这些信息化时候这样一个初衷。

程艳玲:
最后一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点。真的不是做广告,刚才刘先生说得很好,不管什么样产品或者解决方案有各自特点。我们刚才谈整合时候,可能最简单方法就是用一家就可以了,我们刚才说那几个开头都可以实现一家就搞定了。整个的系统就可以搞定。那么在这个里面又是两个问题,不会存在什么误导什么整合等等这些问题,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用一家会不会被绑架这样一些问题,当然两位你们已经谈到用到不同家产品作为一个企业用户来讲,比如我在更换企业系统时候,我是不是考虑就是用一家,如果对于你们来讲,但是我觉得大家还是从自己内心来讲,从我自身考虑我是不是选择一家,会是因为什么?不会是因为什么?

嘉宾:用一家倾向性还是比较大,但是就是说,最终决定还是根据我们需求,他能不能解决我们问题,所以说我们做多产品时候,我们都考虑到,我们的核心软件核心产品,我们在做其他的系统时候我们能不能比如说用一家呢接口方面简单一些,如果不一样的一家时候那你有没有能够保证数据接口这样一个前提,有这样一个前提情况下,我们还是考虑不同这样一个产品,这样就是说既避免了接口问题,又不是真正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最终还是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嘉宾:其实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困惑,其实就是说企业包括也是做的很多总结,企业里面并不是说我一定要选择供应商,当然选择一家符合自己企业里面一些业务需求,是最好的。因为这样我们可以省去很多的整合各个方面问题当然也不排除会不会绑架,这个对于集团决策者来说是很敏感的问题。如果说跟厂商合作很好,肯定很愿意用一个平台,因为中间风险很大。所以这个问题有很多时候,这个问题会引导到决策者身上,对于IT来说,那偏向型肯定是一个平台,我们风险很小。

程艳玲:就是后续这种工作会比较少。

刘昭宏:
而且我们信息共享会做比较好,当然就是说现在各个系统之间技术应该不是问题,就是说各个系统各级所需,问题不是很大。

程艳玲:在这个问题说我跟你不是一个立场。(笑)

嘉宾:当然就是说其实站在我们经验,因为我们毕竟还是一个软件供应商,我们设计开发产品。从这个经验告诉我们,应该不单单只是我们公司,我想其他家公司也有这样的感觉,自己家的孩子教起来比较容易一些。我举例来说每一个ERP它肯定有它的自己的特色特性,比如我今天随便找一个,其实是密切相关,但是每一家ERP这些基础数据都有它的特性,都有一些特别应用要做。假设企业不是用同一家东西来讲,做集成时候同时考虑两个产品一些特性。。这个当然从用一家的系统,从最简单的角度我们何以想到一个好处,当然也是出现你们所说会不会绑架,这个是难免的。我还是总结,不管怎么样,最终最终取决于这些东西进来之后,是不是真正能够解决企业内部问题。这个是比较重要。

门诊专家
魏俊杰
德马泰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IT经理      资深IT经理,具有7年以上的IT 管理经验
吴建建
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 IT经理            5年以上IT 管理经验,负责4-5千人整个机构及所有IT系统的管理工作
 
刘昭宏
Infor高级咨询顾问
刘昭宏先生在 IT/ERP 行业有超过 25 年的经验, 拥有在 IT/ERP 行业上完整的资历. 曾任程序设计师, 系统分析师, 项目实施及管理, 整体方案设计及企业 IT 战略规划并曾任企业内部物流总监等工作。
精彩问答

主持人:,接下来是到我们互动提问环节,也非常感谢我们三位嘉宾精彩分享。在这个环节里面也非常期待大家能够积极踊跃提问,无论是线下还是活动现场来宾,都可以积极的参与进来。其实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也是收集一些比较代表性问题现在我们先请我们嘉宾,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解答。

程艳玲:其实我们刚刚也是说到了,我第一个环节我们是从我们媒体角度就一些通用问题跟三位嘉宾做一个交流。除此之外,我们在线上收集了40、50个问题,我们归结下来大概就是几类,一个就是整合问题,不管数据还是系统整合。另外一个就是角色问题,包括我们信息化负责人这样一个角色,我们怎么样制定一些制度,这是我们从职业上自己岗位上一些职责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选型问题。所以我想我们刚刚谈整合比较多,我们从整合开始谈起。刚刚魏先生和吴先生都谈到跟Infor在系统整合方面有合作,我不知道他们两位谈到整合内容有没有交叉点,是一样的吗?

刘昭宏:为什么说他们帮我们做了一些小广告,就是因为他们现在基本上来讲选择我们公司的一个集成平台,叫OA,对不起我做广告了。从这个平台说来讲,我们目前基本上比较先进技术都在这个平台上面,比如社交、移动、大数据其实我们都已经这些集成平台把它整合在一起打包,这个以我们公司为例来讲是一个大包,这之中基本集成包括移动、云或者是BI等等这些东西。所以ERP未来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里面,就是在这么一个大包上面加一个整合集成。那么,我相信会比较吸引你的还是我们今天所说这样一个集成平台,它可以实现成本低,生长快这样一个理念。一起实现它的集成需要。

程艳玲:其实我刚刚问你的这个问题,我这边也有用户问到这个问题,就是ERP如何和其他系统良好整合,这个也是答案之一。

刘昭宏:对,因为今天假设说我要的是一个无缝集成,可能不是说做不到,但是花的时间可能是以想象的。所以我不知道我们提问这位,他在思考的究竟是怎么样。假设他思考方向仍然是过去,是另外一个事情了。

程艳玲:其实刚刚刘先生谈集成的时候也是在两位给我们分享经验之后,他的理念对于企业价值来讲,你觉得是已经符合我们目前的需求,还是说他已经满足我们这个阶段集成方面的需求。

魏俊杰:我觉得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我相信刚才说所谓的无缝集成这个一定是大家的梦想。在现阶段来讲,一般可能我们会先有一个核心ERP系统,慢慢会有一些其他的系统。如果你要想做好一个整合,那么你在做系统规划方案的时候,要有很好前瞻性,这样把系统真正做好之后,它的接口就没有什么重大问题,整合从不同系统里面取分析时候会显得简单一些。

程艳玲:吴先生有什么补充?

吴建建:这个方面也是一个很大问题,对我们来讲,业务部门可以直接看懂,但是这个事情主要看我们各个系统之间实现是不是有难度,要综合考虑。比如我们时间的进展,还有一个就是费用成本。如果说无缝对接就可以优先选择。

刘昭宏:这边我补充一句,我刚刚一直强调就是松散饱和的概念。基本上假设今天用我们这样一个集成平台,今天真的想要去做所谓的无缝集成,那么很多人问我可不可以做,其实用这个工具不是不能做,也是可以做,只是说有一些东西他的标准是已经超出第三方的制定标准机构所制定一些标准,假设超出这个范围时候,我们必须要自己制定一些标准,自己去把那些东西补起来,然后也就是说也是可以达到我们所谓的讲的这种无缝集成。在技术上没有问题。我们今天讲究的是快、成本低,那么这样松散饱和就是比较容易实现。假设今天要利用我们这个平台我们这个工具做到无缝集成可不可以做到?当然可以,只是我们相对花的力气时间多一些。毕竟还是一个工具。

程艳玲:其实我觉得刚刚这个问题总结一下三位的说法。就是这个中间可能有几个因素,工具是比较重要的选择,我们在规划包括不断调整,你冲着这个目标过程中不断提高其实也是一个核心,我们过分依赖工具也是不可取。接下来看一下我们另外一个问题,跟整合相关的问题。有一个企业问到目前企业运用数据管理基本存在数据分析能力较差,分析方法缺少问题,这个怎么样解决?

嘉宾:我的理解是这样,基本所谓的什么分析能力差,或者分析方法缺少武装。真的很难。但是假设从分析方法,假设他想到的是大数据,那就是很远了,分析方法就是很远了。假设今天这个企业内本身这种决策分析所要用的分析方法或者是这些,到今天我想应该基本上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还是一个工具问题,因为所谓的分析报表其实都是IT人员的梦魇。因为基本上我们每天做这些事情比较多都是一个梦魇,所以工具还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就是你有一个好的工具帮助我们能够快速把这些所需要的产出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做一个东西,我想工具还是一个很重要问题。但是假设今天他谈到这个分析方法看的很远就是差很远,这个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

程艳玲:但是从这个问题提的解决方法来判断呢。

嘉宾:如果这个问题纯粹真的是分析数据能力差,那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就像刘老师说的上一个工具。另外一个我们可能需要做一些比如招聘一个或者培训一个统计分析这个方面的人就可以了。其实在我看来,我觉得这个问题背后隐含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其实他们是挖掘用户的需求能力,这个方面欠缺,而不是把数据拿到了分析了能力差。实际上是挖掘能力差。往往取数据时也好分析问题时候也好,都不在点子上。就是挖掘这个需求没有挖掘点子上面,所以表现出来好像是数据分析能力差。

嘉宾:这边我可以补充一下,我突然想到很多企业往往会抱怨就是说,系统里面好像缺很多报表。其实很多状况有时候这样发生,其实在很多企业里面真正不是说那种分析的这种报表,就是说统计分析报表,他没有。而他所欠缺是什么?往往是那种例外性的追踪的报表,举例来讲,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比如今天老板说,我某一个东西库存偏多,这个是统计分析结果报表有的。他马上突发奇想说这个库存从哪里来,当时是怎么样的。会变成这样一个结果。接下来就是IT的梦魇,因为在正常标准里面是不应该有这样报表,我就开始花很多时间去分析找出来当时为什么这个东西会多出来。甚至有老板还会说,这个多出来东西当时买进来,谁买过来,下了这个决策。听起来很有道理,因为管理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有的问题之后我总要知道来龙去脉就是这个样子。但是这个就有很大压力。很多类似这样问题。所以还是回到前面,第一个我们需要一个工具,必须要有数据挖掘等这样一个好的工具来做这样事情。另外一个,利用这个机会也分享给各位。其实分享这种例外,还是分享到我们前面所谈的你的流程是没有管控好,所以你有很多的例外变成日后要去追,这些例外怎么样发生?这个也是我经常和一些朋友去讲的,就是说我们要去思考,在我们公司内部里面究竟是正常多于异常还是异常多余正常?很多公司是这样,就是异常多余正常,那么异常多余正常时候其实后面我们还有几个问题,会谈到可视化问题。假设你异常多余正常的时候,可视化一点意义没有。就是一个管理问题。

程艳玲:流程不规范前提下这个工具再好也没有意义。

嘉宾:这个是我提出来的看法。可能他讲的也是这个问题。

程艳玲:因为时间关系,吴先生我们继续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先不继续了。下一个问题谈到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时候,如果高效利用系统展开对集团化公司不同行业数据整合与分析。这个涉及到一些多元化行业,这个我觉得吴先生这边说一下。

吴建建:这个方面我们公司还是单一,我们产品方面做的比较专一。

刘昭宏:在这种集成化公司里面,其实我们看这种东西时候,应该分成两种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作业层,另外一个层次就是所谓的数据的收集分析。那么在作业层坦白讲没有必要考虑。因为涉及不同的行业,也不是说完全不能考虑,但是我觉得这个应该需求比较小一点。比较大一点还是他们两位所讲,到最后还是一个数据收集上怎么样整合,怎么样做一些所谓的决策分析。在这个方面和环境来讲,我想这个还是一个亮点。假如在我们这个方面谈两个都要互通,这个需求可能比较低一点。不同产业行业你要人它一样流程操作,这个比较困难一些。

程艳玲:谢谢,我们现场也有一些嘉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提问:我想请教一个问题。刚才访谈强调就是企业IT上面长期的规划,我想问一下因为现在企业是比较成熟的企业,我想国内企业很多都是属于中小型企业。假设有三个类型企业,第一种企业就是粗壮型的企业,五十人左右,第二种企业是五百人到一千人左右,第三种企业是一万人以上,这三种企业你们你作为IT管理者,从IT战略方面给三个类型公司给一些长期来讲给一些相关建议?

嘉宾: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你已经说的非常明确了,就是三种规模公司,我先说一下小的公司,50人左右公司。首先一般情况下,50人左右公司,可能公司里面所谓IT部门就只有一个人,甚至可能是外包。那么在这种情况下,IT的规划可能更多落在老板的脑海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初创规模比较小的公司的话,也要看具体什么行业,从我个人观点来讲,就是说选择一些成本比较合理外包服务,包括一些云端服务,这个可能是一个不错选择,因为他在这个方面需要的投入维护的成本不会很高。作为一个小企业的话,主要考虑到你不可能在IT人员方面做很多投资甚至不愿意在IT硬件设备上面进行投资,包括我自己服务过的企业都有这样现象,你让他买电脑都是很愿意,让他买软件好像很困难硬件投入大于软件投入,小的公司往往会这样,我对大家建议就是说,在IT投入方面软件跟服务应该比硬件更大更重要,尤其是初创小型企业,有这样一个好的起步,我觉得对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起点。

那么,对于中型企业,我们也是一个中型企业,我们就有几百人这样一个规模。对于一个几百人企业来讲,我觉得需要有一些规划,可能需要上一些比较有一定规模的系统。那么这样的系统,可能自己维护的意愿比较强烈。企业发展一定程度,可能不太满足于第三方提供一个什么东西,标准化东西,我觉得需要自己团队维护帮我去开发更多功能,跟厂商有一些关于需求方面开发方面一些交流,这样一个情况。那么有了这个几百人这样一个规模的企业,其实又想做大,这个时候开始有一些前瞻性想法。我刚才提到你需要开始有一些想法,我们企业可能在将来几年当中发展到一个什么状况,我的投入我IT方面投入,可能作为IT方面的负责人,可能事先已经跟老板有一个打预防针,想做到什么样销售规模。

大型企业,我觉得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可能都已经雇佣自己的开发的团队,可能有几百人这样一个团队,做这样事情,这个里面我们看到有一些问题。自己做了一些持续投入,做了一些开发,有一些不尽人意地方,自己到了这种情况下自己开发或者找外面厂商也好,你自己的参与这些人员对于信息系统对于信息化的理解,这个要求是一定很高的。我曾经在比较大的公司里面工作做,只不过那个职务比较低,没有参与这个决策,但是我觉得他们在上这样大型系统,他们自己人参与融入非常多的,开发方面要求很高。

提问:我的理解就是说从初创型企业开始然后可能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老板的责任好像非常重要,可能投入也是很重要。我认为如果要是以一个IT人来说,就是公司在初创时候,或者是五年十年或者是长时间里面,我的本职工作让他知道, IT的投入从现在开始从很小时候开始,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及,应该哪些方面作为决策点,这样的话,能够避免以后出现一些问题。是否可以放在前面把这个问题解决到。我觉得这是作为一个IT人员最基本的。我觉得这个给我一个很大启发,谢谢。

嘉宾:补充两点,当一个企业在决定他的IT战略时候,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取决于这个行业,行业是不是基于IT的。因为有一些行业没有IT基本无法运转。基本没有这样的一个系统,这个没有办法开展企业业务。另外一个行业我举例,就是物流。基本上也是基于IT架构,因为没有系统,公司基本上也没有办法运转了。或者是的卖场里面,因为没有IT基础是不行,因为量大到那个地步时候,就取决于行业。因为有时候客户跟我说我的本业不是IT,不是开发应用系统,其实我这些是可以委托外面第三方的。因为我的本业是什么?如何把这个做出来又便宜又好。所以我想这个还要取决于行业,你的公司未来要依赖他的程度多高,应该做什么样的战略规划,怎么样想这个事情。因为有时候企业的成长是你很难想象的,每年都是成倍增长。

魏俊杰:刚才提到一个怎么样说服老板问题,怎么样说服老板真的要看老板性格。有时候遇到一个困惑问题,就是你说服老板干这件事情,其实你当时说的那个东西一年后没有实现。为什么没有实现?有几个原因,其实我们说服时候有一个预测,或者老板给我们一个数据,说我们业务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为你做这样一个规划,但是这个业务没有发生爆炸性的增长,遇到这种情况,我觉得可能我说的不一样这个根本不要紧,他知道现在这个情况可能和当时不一样,这个东西是大家的东西。信息系统、信息化这个就是大家的事情,所以说一开始你承诺的话,没有实现,这个也不一定说好像说我觉得怎么样。

程艳玲:我觉得魏先生说的这个已经是一个状态,如果我们IT负责人真的能做到不解释不抱怨状态,真的是一个很美好的境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去解释。

魏俊杰:会找你,但是真的不需要特别惶恐、害羞,好像我很害怕怎么办,这个不需要。

程艳玲:这个过程经历过。

嘉宾:比如各个部门配合,从IT储备来讲,也有被IT绑架的现象出现。这个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

程艳玲:我觉得我们今天这些问题谈完了,我们会把我们今天谈的这些东西通过文字方式呈现出来,大家方便时候把联系方式给我们留一下,我们到时候发给大家看一下,或者是发给大家邮箱都是可以。

提问:我们想问一下中间这位老师,因为我们产品上我们主要做第三方物流管理,因为产品比较复杂,在实施过程当中,条形码这一块我们实施起来也是遇到一些困难,我想请教一下专家,这个产品你们有什么样好的办法?

嘉宾:
这个部分我想有另外一个团队在做这个方面,那么其实我本身并不是主要的负责这个产品的,但是我会用到这个产品,我主要还是在制造业,但是很多大型的制造业有时候也是用到这个东西。所以我知道怎么样去用它,让我的客户在他们这个整个运营时候,能够达到最高的效率。至于说这个产品是怎么样设计出来,我另外一个团队更清楚这个事情。因为我刚刚讲,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客户叫得力电器,他已经大到一年要做三千万套,相当于一天做十万套。假设一套一个空调里面的部件比较多,一百个或者是五十个,那五十乘以十万,五百万,一天就是五百万,那个进出周转量就是大到复杂。谈到供应链就不是只有量,还有时间的问题,这些等等。所以这个时候,像这种制造业就是必须想办法做优化,所以我们就会利用我们这些东西帮我们客户把他们内部运营做得更好。

提问:因为我们面临很多客户,量比较多。

嘉宾:这个没有问题,我想还是建议你找一个时间,好好的跟我们团队花一点时间大家多了解。

程艳玲:可能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沟通一下。这个就像刘先生说的,其实有专门的顾问做这样事情,我们具体细节可以后续沟通一下。接下来我们抓紧时间看一下其他的会员问题。其实我们刚刚涉及到一个如何说服企业老板问题,我看了一下这里面大概有三个问题跟这个相关,我们整合在一起去谈。这个有个问题谈到如何能使企业的C字头就是对ERP感兴趣。我估计这个肯定除了大老板就是各个业务部门的大头们,我觉得真正理解ERP是真的很难了。能说服他们对ERP感兴趣。同时这个问题提到,怎样同时促使他们下决心使用ERP打消这种顾虑,这个问题大一点,几位结合自己经验分享一下。吴先生你先来。

吴建建:这个方面我们每个人理解不一样,我们这边有我自己的浅薄的意见。其实业务部门很简单,那些领导无非就是要看我要什么数据,系统能给我什么数据。这之中作为IT技术人员来讲,更多是跟那些部门里面的具体业务部门做一些沟通培训,让他们了解ERP。让他们了解需要做什么事情这些事情,做完以后后续会带来一些什么方便数据。这样就能贴切一点推广ERP。ERP系统的强大报表系统也决定于如何让你的业务部门更好的接受它。当然CEO也是一样的,他可能看的范围更广一点,因为ERP我只能看到我制造方面一些数据,而CEO可能看一些其他的数据,包括一些设计的产品的周期性管理数据。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展到信息系统。

魏俊杰:这个东西要让他感兴趣,一定要戳到他的痛点,就是要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你怎么样知道他真正要什么?那就要多接触,真正从业务角度想问题,而不是我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数据库,电子数据接口怎么样的问题。财务总监关心的是我财务报表能不能出来快一点,CEO、销售总监他们关心我们订单响应速度能不能快一点,让客户更满意,这样之后才会有更多的订单下来,这些就是它的痛点。通过你和业务人员沟通,把这些需挖掘出来找到最核心地方,真正为他们解决问题,他们自然就会支持你。

程艳玲:其实我觉得这点刘先生肯定有一些经验吧。

刘昭宏:对,其实企业分两型,一型就是你所说的,需要人家告诉他、挖掘他的问题在什么地方等等,再根据问题或者挖掘问题等等,这是一型。另外一型比较奇怪,你不用告诉他可以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就是靠直觉,我就是要这样做。大概这样两种。假设像第一种类型,一般没有系统或者仅是一个细小系统,其实也是可以很赚钱。不能说没有问题,但是就是说不是那么明显、那么严重,这个时候系统的需求就不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