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过程域之:OPP组织过程性能

  作者:人月神话
2008/7/13 9:18:57
本文关键字: CMMI 过程 组织 项目

过程性能是对遵循某各过程后所达到的实际结果的度量。注意过程性能的度量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过程的度量(工作量,评审效率,缺陷移除等),一 方面是对产品质量的度量(故障数,缺陷密度)等。虽然过程性能包含了质量,单是为了强调质量在过程域里面我们常用的词仍然是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该目标覆 盖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过程性能。

组织预期的过程性能可以用来建立项目的过程性能目标,也是和项目过程性能实际数据进行比较的重要基准。这些信息是项目定量管理的基础,同时执行了定量管理的项目又为组织的过程性能基线提供改进数据。

一旦组织有了关键产品和过程特性的度量值、数据和相应的分析技术,就可以做以下工作:

  • 确定过程的行为是否一致,过程本身是否稳定(即可预测)
  • 识别各个过程实施小组之间按照一致的性质范围执行的那些过程
  • 建立准则,识别某个过程或过程单元是否要实施统计管理
  • 如果要进行统计管理,确定用于统计管理的度量项和统计方法工具
  • 识别那些显示出无用的(例如零散的或不可预料的)行为的过程
  • 识别组织的标准过程集合中可以加以改进的过程
  • 识别那些可能是最佳惯例的过程实施

SG1建立性能基线(PPB)和模型(PPM)。建立并维护用于表征组织标准过程集合的预期过程性能的基线和模型。

  • SP1.1 选择过程
  • SP1.2 建立过程性能度量值
  • SP1.3 建立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
  • SP1.4 建立过程性能基线
  • SP1.5 建立过程性能模型

组织的过程由一套标准过程组成,每个过程又包括相应的子过程和过程单元。这些过程不可能都实现定量管理,因此选择过程就是要根据业务目标和组织的过程改进目标来选择哪些过程和子过程要进行定量管理。

选择了过程后,就是要对过程的性能进行度量,需要选择那些能够很好的对过程性能进行评价的度量指标。度量值的选择标准是可用的,客观的,能够很好的反映和 组织业务目标的关系,能够客观的评价过程的性能。基于以上考虑,可以采用目标问题矩阵这个方法来选择合适的度量值。最终选择的度量值要纳入组织的通用度量 值集合。

注意OPP中建立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是组织级的,QPM中建立的质量和过程性能目标是考虑了项目本身的业务目标后得出的项目级的。注意了在OPP中的 SP1.1和SP1.2会对可能需要定量管理的过程都列出来,给出每个过程的度量值和度量方法。SP1.3是建立组织过程性能目标,根据该目标再来分析对 于组织级来讲哪些子过程是需要进行定量管理的。

组织的过程性能目标是以组织的业务目标和组织中项目的历史数据为依据制定的。性能目标包括了过程度量值和质量度量值两方面的内容。性能目标建立后还需要对目标进行优先级排序,当组织业务目标变更了还需要对组织性能目标进行相应的修改。

PPB和PPM的建立

过程性能基线是基于过程度量项或产品的度量项来定义组织级的一个基准,基准包括了均值和允许的上下限范围。比如缺陷密度组织级的过程性能基线是均值在 8.3个/Kloc代码。下限是4.8个/Kloc代码,上限是11.8个/Kloc代码。过程性能模型是y=f(x1,x2,x3),是指对应一个过程 性能度量项,我们是通过其它过程或产品度量项来评价的,通过建立这种模型在x都已知的情况下我们就能够预测y的性能。四级量化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除了要求 过程稳定外,还要求过程本身是可预测的。可预测这点就是通过建立过程性能模型PPM来实现的。

OPP过程的输入

  • 1.来源于项目的原始数据
  • 2.数据收集指导书
  • 3.经过培训的度量专家
  • 4.作为OPP数据处理的候选项目(项目自身内部过程或子过程已经稳定)
  • 5.度量框架-要已经定义了参数需要进行统计管理的子过程
  • 6.初始化(子过程参数的当前值)

OPP过程的入口准则

  • 1.是否已经有一个度量框架已经清楚的定义了哪些子过程需要进行统计管理。
  • 2.是否已经很好的理解了当前项目的性能。
  • 3.对于我们想要进行统计控制的子过程,是否已经有一个优先级排序。
  • 4.是否人员进行了培训,知道建立PCB和过程和概念。
  • 5.是否已经有一个合适的数据收集策略。
  • 6.是否有一个规模估算过程,而且所有候选项目使用相同的WBS分解主模板。

OPP过程的实际执行步骤

  • 1.按照数据收集策略每个项目独立收集数据,每个项目需要度量项至少收集30个以上数据点。
  • 2.对于每个项目子过程的参数性能进行数据分析。
  • 3.单个项目的稳定性分析和子过程性能分析。
  • 4.在第3步基础上进行跨项目的性能问题,首先要符合正态性检验。
  • 5.如果候选项目中有三个项目通过一致性检验(项目间的Sigma比较偏差<10%),即可准备第一轮基线报告用于EPG评审。
  • 6.重复第1-5步来建立第二轮数据,但是第二轮的估算和执行要基于第一轮的PCB。
  • 7.发布第二轮PCB数据。

OPP过程的执行审核

  • 1.每个项目的数据是否准确和一致。
  • 2.每个项目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对于工作量,进度等可变化数据是否有30个以上的数据点。
  • 3.每个项目在做数据分析的时候对于DRE,DD,FPY等属性数据,是否有8-10个以上的数据点。
  • 4.每次的PCB发布报告,相关的度量干系人是否都进行了确认。

OPP过程的输出

  • 1.已经发布并基线的PCB基线数据。
  • 2.存储在PDB中的项目性能数据。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人月神话专栏

rss订阅
专业技能:CRM系统,ERP,IT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计算机,物流管理,项目管理,信息化咨询,知识管理,IT咨询 熟悉行业:仓储/物流,电力,电信,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咨询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