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研发过程改进与6sigma之二(茹海燕)

  作者:茹海燕
2004/8/24 13:58:55
6sigma逐渐被研发领域的人员所接受,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首先想:“这个问题是不是适合用6sigma解决呢?”“如果合适,就立个6sigma项目吧!”于是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由于绿带项目基本上都是部门级的,项

本文关键字: TQM 工业工程

摘要:本文接“再谈研发过程改进与6sigma”的第一篇,论述其中最关键,目前也是最容易忽视的方面:规划研发过程改进,运用6sigma的思路,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图,并详细解释其含义。

 

为什么需要规划研发过程改进呢?有人说,我们自己做做就行了,需要这么大动干戈,劳师动众吗?绝对需要!

 

6sigma逐渐被研发领域的人员所接受,大家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首先想:“这个问题是不是适合用6sigma解决呢?”“如果合适,就立个6sigma项目吧!”于是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由于绿带项目基本上都是部门级的,项目本身的运作影响范围有限;而且目前我们的项目成果共享也只是通过优秀案例宣传,存在普及的局限性,于是看到一些重复或者部分重复的项目也不稀奇。不过黑带不能对此熟视无睹——这中间可能存在着企业的重复投资、资源浪费!

 

果然如此,且不说不同产品为解决类似问题的项目,可能由于区别隐含在项目内容上,不容易核对;在研发过程方面的改进项目,由于术语的一致性,从项目名称就能够看出来了。或者是因为两个部门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着,先后做了同样的项目;或者在同一个领域,方向有所偏差,但是也会有重叠。如果能够互相沟通,前者也许一个项目的成果推广,就能够解决问题,从而免除重复投入;而后者也能够分工合作,协调发展,提高在这个领域的改进效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固然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效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6sigma实施中的问题:项目的选择并非真正的自上而下,也许只是局部的自上而下,甚至是自下而上!

 

我们知道,6sigma一再强调,项目选择是要关注VOC和VOB,这个VOB就是“企业的业务需求”,而且是企业最高层制定的愿景目标。从这个愿景目标,分解出各个二级单位的短期和长期的业绩目标,然后依次逐级分解得到各单位甚至个人的业绩目标。什么地方最需要改进呢?就是在企业的每一步发展中的瓶颈所在,从业绩指标上也能看出来,就是那些与标竿或者竞争对手相比,表现最差的地方。如果企业能从高层就识别出这样的区域,那么下级单位不就可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吗?每个层级在实现中也许会存在冲突,只要明确制定冲突解决的策略,就能够做到整体协调有序的发展。在具体的问题上,运用6sigma的解决问题,或者创新设计的思路和系列工具,为高层目标做出突出贡献,这样的项目一定能广受赞誉。如此的企业需求下行,各级单位的能力上行,就能够保障企业的各个级别始终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关键的位置,而企业就在这一次一次的改进活动中得到发展。

 

这就是规划的益处,在企业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力求ROI最大化。那么从企业层面如何运用6sigma来实施研发过程改进呢?如图1(本文最后)所示。

 

理解这张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6sigma项目之外,企业需要做哪些支持活动?

 

这往往是6sigma实施中的薄弱环节,即6sigma与业务的结合,不那么紧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让6sigma落下CMM很容易犯的毛病:为了过级而过级,为了沽名钓誉而实施6sigma。

 

为了选择正确的项目,企业的业绩指标分解结构体系需要建立,这个体系能够明确体现企业的愿景导向,和近期目标差距,这是企业领导的职责。其实这点在产品线已经做得不错,从大Y到小Y,到与竞争对手相比的各个指标差距分析,而过程改进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思路。这并不难,每个发展壮大的企业,都会建立自己的流程,从高端流程目标逐级细分,即使每个操作流程的目标也可以得到。现状的度量也不是难点,两者结合就可以做出差距分析来。

 

在项目结束之后,必须由领导关注的是成果共享。这点现在是薄弱环节,当然也可以“潜移默化”、“酒香不怕巷子深”, 可是结果总是差强人意。定期发现最佳实践,并发布和推广到其它产品或部门,这是CMM的可借鉴之处。用在这里,就能使每份投入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局限于项目本身核算的财务收益。

 

2.与企业的业绩架构相适应,6sigma的项目也应该进行整体策划。

 

无论是黑带项目还是绿带项目,由于不到半年的周期限制,决定了它更倾向于关注短期目标。一个又一个面目不同的项目之间的联系是什么?难道它们真的只是玉盘中散落的一个个珠子?不应该这样,它们应该组成推动企业发展的轮子上的链条,一环扣一环,各就其位,却又紧密相连。所以必须把企业发展的整体性、长期的愿景,嵌入这每一个项目的短暂生命中。可以按照企业的业务组织结构,来策划6sigma的项目,如图3所示的金字塔结构,体现的就是企业的业务逻辑。


 


图2 6sigma项目/人员结构图

 

3.与6sigma项目相适应,人员配备也需要体现层次结构。

 

MBB负责带领Project Portfolio,他规划并且推动落实这个领域范围的改进项目,与企业高层领导的定期沟通,也是保障实施不可或缺的因素。

 

BB负责带领Project Cluster,他规划和指导这个略低级别范围的改进项目。虽然很多人认为亲自带一个有相当难度的黑带项目,并且达成目标,是黑带最能体现能力的方式,但是我认为MBB/BB的最大作用,应发挥在高层策划、整体协调,以及提供技术与工具咨询方面。只要策划得当,与领导一起营造积极的改进氛围,让更多的绿带创造效益,要比黑带个人做项目所能带给企业的收益大得多。

 

GB负责一个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的6sigma项目的实施。

 

这样一个整体策划,是不是劳师动众呢?如果说涉及到每个人,这是对的,本就应该建立起企业的业绩与每个单位、每个个人的清晰关系;可是这并不是要更多的投入,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资源成本,同样保障能够达到改进效果,甚至超过原有的自发自愿改进的效果。

 

策划是不可能自动导致效益的,还需要执行。正如我们一位领导所言:“我们从来不缺乏好的策划,缺的是好的执行。”如何执行?首先不要习惯于讲:“这个东东不错,不过——不适合我们。”既然认为不错,有实施的价值,就要勇于动手做。之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一路清晰见识到企业一步一个台阶的进步,方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水平啊!

 

附图:1 企业级6sigma实施周期图


 

点击变大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茹海燕 专栏

 


责编:茹海燕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