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战略”推动转型变革?由于传统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惯性作用,以行为战略推进转型变革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习惯上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的。其中比较有典型的有这么六个方面的问题: 1、真正理解组织能力的本质。在传统的思维习惯中,由于习惯了稳定市场环境的状态,管理者们更加关注组织的硬件,较少从组织能力的行为本质上来理解组织能力、组织转型的问题。因此,要想让“企业行为战略”发挥作用,管理层需要向各级管理者灌输组织行为学的理念与方法,从管理员工行为影响要素的角度关注组织能力的提升,关注转型期如何通过员工行为的协同改变来推进战略转型。 2、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新理念。在传统的管理理念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大多是将人作为一种有形资源来看待,很少从行为有效的层面来考虑管理制度建设的问题。在推进转型变革的过程中,通常做法是严格围绕业务战略的要求来进行制度设计,基本路径是“由战略——运营——人事等制度”,并通过制度的宣讲、灌输、考核、控制等的方法,强行要求员工接受新的规章制度、激励机制的要求,也就是常见的“不换脑筋就换人”的做法。这样的方法,看似简单有效,因为它也是战略导向的、是服从于转型战略要求的,但是效果往往不理想,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这种做法忽略了员工的行为主体的特征,假定员工可以很容易地被改造,忽略了组织阻力、员工阻力、互动阻力的严重性。 因此,在运用企业行为战略推进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企业战略、员工行为、组织制度协同互动的问题。首先要意识到员工是战略转型落实的承担者,员工行为的协同有效与否才是决定战略转型成效的根本。制度体系做到战略导向是基本前提,但同时,制度的建立必须是促进员工行为的有效协同,制度要与员工行为有效互动才能产生作用。换句话说,制度应当是围绕员工如何协同有效地实现战略要求来设计的,是针对企业具体实践特征、文化环境特征、员工队伍特征建立的共同规则。衡量这个规则好坏的前提是其有效性、可行性,不仅仅是其先进性、战略导向这么简单。 这个理念的建立,是对传统制度建设理念的一个冲击,但也是当今市场竞争中必须树立的一个关键理念,也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挥行为战略的牵引作用的基本前提。 3、运用行为与业务“双战略模式”。战略转型的过程,是企业的业务战略体系、行为战略体系共同按照战略目标、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协同改变、协同重组的过程。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