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成为管理大师—《如何修证为管理大师》

来源:中国管理咨询网  
2012/12/28 16:40:12
【释迦牟尼悟道后传教49年,前22年主要宣讲般若经,即如何证得至高无上大智慧,后27年为深化或延展般若经,因此,佛经尽管汗牛充栋,但般若经却为万经之重心。般若经近千卷,常人阅读尚不可能,更不说信受修持了,鉴于此,佛祖对般若经专作总结,是为《金刚经》,实为般若经之纲要。

本文关键字: 管理

【释迦牟尼悟道后传教49年,前22年主要宣讲般若经,即如何证得至高无上大智慧,后27年为深化或延展般若经,因此,佛经尽管汗牛充栋,但般若经却为万经之重心。般若经近千卷,常人阅读尚不可能,更不说信受修持了,鉴于此,佛祖对般若经专作总结,是为《金刚经》,实为般若经之纲要。因此《金刚经》不过6000字,却是万经之源。《金刚经》每字、句皆人生大智慧,不可不琢磨。企业为社会法人,与普通凡人有共通之处,《金刚经》所悟之道当然适用于企业管理,参悟《金刚经》之管理智慧并信受修持,是企业管理者修证为管理大师的不二法门。按南朝昭明太子分段方法,《金刚经》共分32品,本章为第二品“善现请启分”之阐发。暂且“戏说”。】

想成为信徒众多的管理大师,首先要明确管理大师是什么形象、有什么特点。我们要有自己的愿景,如无此起点与制高点,所谓修炼为管理大师就成野狐禅而流入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能干的下属能让你更有作为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向大师学习,能够醍醐灌顶,事半功倍。有高明的学生,在学生的思索与请教下,老师亦能获得学识圆满、进入事业大境界。佛祖是幸运的,因为他有须菩提这样的学生,须菩提一问,问出了佛经万经之首《金刚经》。本经文中提到的须菩提比释迦牟尼年长,善于空与有的思辨,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表现出来的是长寿,他的道德修持、智慧及生活仪轨,都足以领导佛门弟子们。大家熟悉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拜师学艺,学的72变化,他的师父就是菩提老祖,也就是这个须菩提。佛祖的经文都是由其顶尖弟子发问而逐步成型。本《金刚经》发问主角是须菩提,大家知道的唐三藏翻译的260字的《心经》发问主角是舍利子,而《楞严经》的主角就是佛祖的“留声机”阿难。在面对下属时,我们通常有几类不同表现:一是希望下属皆笨蛋,从而可以凸显自己的能力。为了表明自己的不落俗套,反而向公司抱怨人才不济,希望公司招聘到更好的人才。当然这是言不由衷。第二,是希望有能干但要听话的下属。希望下属能帮自己分担任务,减轻自己的压力。但是必须要听话,这样自己的权威不会受挑战,至少不会招致被替换。第三,把能干的下属当成自我修炼的磨刀石。每征服一个能干的下属,自己的管理艺术、管理能力明显得到提升。这样有意识锻炼自己的人不多。第四是努力帮助能干的下属成功,彰显下属的才能,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中国古代把读书人分成几类,并且有不同的称呼。比如,秀才叫诸生,就是普通学生;贡生叫明经,意思是懂得知识;而举人叫孝廉,意思是品德高尚。因此人到高处,道德水准的修炼变得更加重要。努力彰显下属能力者稀少。我们要有意识的成为第三、四类管理者。能干的下属,能让你更有作为。

和尚光着右膀子原因

须菩提发问开始,经文说了一段话,说须菩提从蒲团上站起来,偏袒着右肩,右膝着地,半跪着,双掌合十,表现的非常恭敬,首先说了几句马屁话,这才开始进入正题。这场景如电视直播,一幕幕浮现在我们眼前,真个身临其境。关于偏袒右肩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右手空着做好事,在跟人一起走路的时候可以用这个胳膊搀扶年龄较长者。因此我们要注意了,在日常商务礼仪接待中,通常我们走在年长或位高客人的左方稍后,这样方便作为尊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日常用右手的人多些,日常杂事都是右手在做,更不要说杀人越货、偷盗抢劫了,右手不洁。所以在佛前或死者面前上香不能用右手,要用左手。总之,说法很多,后人演义成分也很多。而我国藏传佛教中,喇嘛着衣通常是偏袒左肩。据说这是纪念禅宗二祖与达摩之间的一段故事。此故事戏说如下:

达摩在少室山面壁九年,或许在反省与梁武帝的冲突中自己没转弯子,或许在冥想般诺多罗师父的教诲,或者在想着今天的三餐饭要怎么解决,或者是想着为什么还没有兔子来撞他这根桩……,也或者他什么都没想,思维停滞了,正如外面的风一样,没有一丝动静。

九年相对历史长河是瞬间,相对个人是漫长,时间在滴答滴答消逝,时漏的流沙均匀、一丝不苟的流着……这九年的野外生存,与世隔绝的生存,比鲁滨逊漂流记更加漫长,达摩吃什么?穿什么?如何如厕?……一系列疑问让人浮想联翩。

静静如石头一般的达摩,恍然间看到一个人影,他不想搭理他,九年来,多少野物曾今靠近过他,又远离开他,他没心情与其交流。神光心想,你不理睬我,我倒要看看你能有什么名堂。神光也盘腿而坐,慢慢闭上了眼睛……

神光似乎不是父亲的儿子。话说河南的武牢有一姓姬老者,老来无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后是指儿子,所以姬老成天惶惶然,反省啊,我这一生没犯什么错,也做了很多好事,怎么就没儿子呢,天,给我一个儿子吧。祈求是灵验的,无巧不成书。话说有一夜,他看到一道特别的光明照耀他们家,难道是流星?难道是彗星?难道是萤火?不知道是什么光,反正那天夫人怀孕了,后来生下一男婴。鉴于怀孕有光明照耀,姬老也就删繁就简,不翻阅辞海了,给“自己”儿子取名神光。

神光幼小不同常人,好高骛远;长大后不事生产,到处游山玩水,甘做啃老族;性格叛逆,读书诋毁先师,老说“孔子、老子的教义只是人文礼法的学术,树立了人伦风气与规范”,“而庄子、易经等也不能穷尽宇宙人生奥妙的真理”,读书越多越反动。后来确实找不到人生目标,就开始读佛经,然后在洛阳龙门香山出家,皈依宝静禅师,做了和尚,估计姬老爷子也就气死了。当和尚也不精修,四处云游,哪里有老师讲经就赶去听听,脑子里混杂了很多佛经典籍,大乘、小乘,皆不在话下。真是“为学日益”,脑子里杂乱堆积如山。

32岁,回到香山。徒弟回来了,宝静禅师心里也纳闷,这野和尚还算不算是自己的徒弟。或许是香山寺人手少,回来好歹也算是劳力,回来就住下吧。神光这次回来可与原来大不一样,足不出户,一天到晚只是静坐,整整八年,估计是在整理脑子里杂乱佛经,做“为道日损”的功课。宝静禅师内心或许气急了,这不但不是个劳力,反而多了个爷要伺候!话说一天,神光入定,听到一个声音大喝,“你何必在这里苦修,要得道,就南去”。第二天头痛欲裂,宝静禅师说你还是去看医生,好歹师徒一场,有病就医。但空中有个声音在说,“这不是普通头痛,是脱胎换骨”。这种“幻觉”跟精神分裂病人无两样。神光把这两段奇异经过汇报给师父,师父一看,哎呀,神光头顶竟然长出五个峥嵘头骨,像五座山峰,难道是怪物么!!这可担待不起,看来这确实是吉兆(鬼知道宝静禅师内心怎么想的),你还是往南去少室山,那里的达摩,说不定会成为你得法师父,快去。神光来到少室山,没费多少周折便见到面壁达摩,达摩静如石头。宝静禅师松了一口气,弟子求道去了,自己无比开心,面露笑容,八年来第一次。内心或许在想,终于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了。

40岁的神光陪伴达摩面壁,达摩无心理睬何方来的野物。两个人的时间过的愈发缓慢,两人没有一句话,眼中只有自己,有时连自己也消失了。两个人的“冷战”持续着,春天过了,夏天过了,冬天也要过了,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达摩心想你熬不住了吧,神光心想看你怎么挺过这冬。12月9日夜,黄河流域愈发寒冷,是大雪交加之夜,神光仍然站着伺候达摩,一动不动,目光死死盯着达摩的鼻孔,达摩的鼻孔上时不时冒出一团雾气,看来是活着,神光心想。雪在下,神光静止,雪在身边堆积,一寸、两寸、三寸……终于神光变成了白色雪人,唯有鼻孔处留下一雪洞,鼻息把雪洞周围的雪融化成水,滴答滴答流淌。(后宋儒程门立雪就是按照这段故事而进行翻版)。

一个声音传来,听起来似若游丝,因为大雪捂住了神光耳朵。“你这么长久站着伺候我,看着我,到底为什么”。达摩九年独自面壁,内心总是自言自语,好歹还没忘记语言功能;达摩独自面壁九年,到底锤炼了心肠,还不至于心肠如铁石。神光百感交集不觉悲从中来,抽泣的不能自已,回答道,“我希望大和尚发发慈悲,开放您甘露一样的法门,普遍的广度一般人”。声音听起来瓮声瓮气,因为雪挡住了嘴,嘴前的雪也开始融化了。神光不亏是静坐八年的, 语言艺术见涨,把对方高高赞扬(大和尚),把自己放在低低位置(普通人),但又绵里藏针,你不要吝啬你掌握的法门(窍门),这玩意光你一人用也没好处,何不也告诉我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机锋暗藏,怀有不满。似乎是想为无言的等待找到补偿。

达摩自然听出弦外之音,严厉指责说,“过去诸佛至高无上的妙道,都要从远古而来,经过多生的累劫勤苦精进的修持。行一般人不能行的善行功德,忍一般人所不能忍耐的艰难苦厄,哪里可以利用一些小小德行、小小心机,以轻易和自高自慢心思,就想求大乘道果真谛。算了,也别伺候我,你也别打苦情牌,回去吧,你不是我要等的那只兔子”。意思是我的法门不是轻易得来,是几代人的努力,花了很多钱,成本很高,怎么能随便送人,好歹也要送给那些功德无量精心苦修人,你,何德何能何苦,以为陪我面面壁,在雪中搞苦情牌,我就给你了,再说你还不尊敬我,我又不傻。

求人求到这个地步,以前是不得其门而入,现在终于登堂入室,话不投机,难道就打道回府,再起锅灶么。那种失落是可想而知,那种挫败感是羞耻的。正如饥饿婴儿突然摸索到奶头,怎么也要去吸,但却被一巴掌打的眼冒金星,还不允许哭。神光束手无策。干脆破罐子破摔,反正在此一举,不成功就成仁,老子自残,玩盘彻底的苦情牌,让你看看我是不是真心,反正你也看不到我的内心。神光操起快刀,听得“唰”一声,砍下了左臂。雪在纷飞,一截断臂咣当摔在地上,冻僵了的手臂与木头一样坚硬,胳膊上只留出少许暗红的血液,染红脚下积雪。神光恭敬的把断臂献到达摩面前,一言不发,任血液流淌……,只听得“唉”的一声,达摩起身来,“既然你认为我的法门比你的命还重要,那就留下吧”。神光置自己于死地而后生了。这样的恶人估计谁都害怕,达摩估计也不想半夜被人谋杀,反正有徒弟准备饭食总是件美事,比多个仇人强。教谁不是教。老师给徒弟取了法名,叫慧可,意思估计就是智慧大致还可以了,至少知道苦情至深处是要挟人的手段。

既然当了人家的徒弟,就可以请教老师了,老师也无拒绝回答理由,至于能否回答就看老师本事。当然如果大家都不知道答案,老师回答就更容易。这时徒弟与老师的较量上演了,这徒弟毕竟是到处听课又静修八年,好歹也是有见识,各种流行语自然是知道。就问,“老师,一切诸佛的法印,可不可以讲出来听听”,这问题太大,也是个陷进,如果老师一激动就会按照寻常套路回答,“啊,这个,这个,第一,第二,第三……”,九九八十一天也回答不完,说的多,破绽就多,再说老师也不是全才,结果可想而知,定被徒弟乱拳打死。达摩就是达摩,不走寻常路。他说,“一切的诸佛法印并不是从别人那里求得的”。意思是,你问的没意思,我就是回答了也对你没帮助,因为诸佛法印无法借鉴。第一招,达摩赢。神光,不对,这时叫慧可了,祭出第二招,“老师啊,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的心不得安宁,要不你就给我一个安心的法门”。好了,这次问题很具体,但是很难。神光是老来子,又是啃老族,到了40岁还一事无成,内心是苦闷的,再和老家玩伴比比,好学习的成了官员,好务农的成了地主,都很优秀,我这算是什么,不平衡。就连当和尚,也是不得其门,竟然到了不知如何当和尚了,心里苦闷、烦恼,别提多压抑。寻常路的回答是“不要和别人比,人比人气死人,即使比,也要和比你差的人比,这样你会有优越感,心里也就不苦闷,也就能安心的睡觉,何必想那么多……”,如果达摩这样回答,慧可大可说,师父,你真伟大,你的见解和韩传强一样,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才真是“法门在身边”,心里估计在骂,这狗屁师父,老子还傻呵呵的陪人家面壁,还立雪,还断臂,简直是被玩了。达摩就是达摩,不走寻常路,他没这样回答,达摩说,“心不能安宁,那你把心拿来我看”。出其不意,慧可顿时哑言,心想难道断臂还不够,还要挖心?转念一想,不对,心不安宁的“心”好像不是心脏。难道要挖脑浆子给师父看?师父也太狠了吧。仔细一想,也不对,脑浆子也就是蛋白质,最多冒充猴脑当碗大菜,也不会有思想。那心是什么,心是什么,心是什么啊,慧可自言自语,如痴如傻,哈喇子不经意间流淌到胸前。四天后,慧可告诉师父,“师父,要我把心找出来,实在了不可得”。达摩严肃的说“那我已经为你安心了”!啊?!已经安心了,我没觉得呢,怎么安的呢,怎么安的呢,怎么安的呢,慧可自言自语,就像得了失忆症一样,一直念叨着“怎么安的呢”盘腿面壁,静静的固化成一块石头……。第二局,师父全胜。三局,师父二比零完胜徒弟。

几年后,慧可猛然抬头,“师父,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要做个没心没肺的人最快乐!要没心没肺!”达摩目光柔和了,声音和蔼了,“好了,你得到我的真传了,中国靠你了,我要回老家了”。师父临走把身上的破袈裟给了弟子,口念一偈“吾本来兹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飘然而去,远远传来嘱托:“别人若不信你得到我的法门,你就出示我的袈裟和这段偈语,自然能够取信于人了”回声在山间悠悠萦绕。

沟通首要是统一关键词理解

在理解佛经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基本概念,很让人费解。

第一个词是“世尊”。通俗的说法世尊就是指世界上的尊贵尊敬的人。只是这个“世界”也不是我们常说的世界。佛学中的世界有三世界与四世界两个说法。三世界指的是器世界、国土世界、有情世界。器世界就是国土世界,按现在的观念,就是物质世界,就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一切生物存在的世界,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国土世界,就是地球上各个分别的国土,如中国、美国、日本等,东南西北上下等方位,既是我们常说的地理方位;有情世界,就是一切众生,一切有生命有灵性的存在,比较接近我们说的动物世界、植物世界。所谓四世界就是除了前三者之外,另外一个叫圣贤世界,就是得道的圣贤所居住一个空间,有点像我们想象的天堂,天堂里来来去去的都是神,都是经历过几百上千年修炼成功后而居住的地方。当然佛学所说的圣贤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了。而身处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里的师徒,即使在涅槃后成佛,但在当时情景下,须菩提所谓的“世尊”应当说的是有情世界里的尊者。千年后,我们把祇树给孤独园神圣化,而且释迦牟尼已涅槃,因此很多人理解的“世尊”变成了圣贤世界尊者,这理解就时空错位了。

“如来”和“佛”,是指悟道后进入圣贤世界空间的成就者的统称,有时称如来,有时称佛。中国百姓干脆连在一起称“如来佛”。这类似我们称谓“神”一样,不是特指,是统称。而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如来则是特指,特指那个王子悟道成佛后的那位特定佛、特定如来。类似公司里对高职位的人统称老总、领导,但要具体到特定的人时往往要加姓或者姓名。只有两人对话的时候,我们往往不加姓或姓名,直接叫对方“老总”、“领导”,这有尊敬的意思,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当经文中须菩提对释迦牟尼说“佛”“如来”这是对老师的尊称,而当释迦摩尼在回答问题时,自己所说的“佛”“如来”,我们大可理解成释迦摩尼说的是那群住在圣贤世界里的圣贤,由于都得道,所以他们可以看成一个具有最高智慧的群体,也不必分是那尊佛哪位如来。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音译的简化,“菩提”是智慧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菩萨,有“觉悟”和“有情”二重意思,一是指觉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有慈悲心的人;二是指这种人帮助有情众生觉悟。

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能力。沟通的根本是要达成某个目标。但实际上,成功沟通者不多,尽管很多人都学习了沟通技巧。作为沟通者,沟通之前是要做很多准备的,需要估计会产生哪些分歧,思考如何化解这些分歧。分歧通常出现在四个方面:背景环境理解的分歧、方法与手段的分歧;费用归属的分歧,目的与意义理解分歧。这些分歧都是由对关键词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沟通中涉及很多关键词,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不一致,沟通必然会有很多冲突,因此首先在关键词上形成一致意见,沟通双方才在同一个基准上讨论问题。沟通最典型的失败一是不同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智慧的人可以把自己专业讲解的浅显易懂,优秀的人可以把自己专业讲解的很深奥使外行更加外行。第二种典型失败是不同文化氛围人士之间的沟通。在河南洛阳地区,认为“兴求”这个词是褒义的,有稀少、值得肯定之意;而南阳地区,则认为这是骂人话。我就遇到一个洛阳的男士和南阳女士之间的沟通,现场风平浪静,由于都彼此尊重。事后此女士从此不再搭理该男士,原因就是觉得这男士太鲁莽,什么骂人的话都可以说,和这种人交往简直没素质。而该男士则特委屈,觉得处处逢迎该女士,竟然不落好。

要不吝啬赞扬,赞扬的心理作用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与人交流,说赞扬话让对方开心,是人之常情,悟道之人也不例外。须菩提向佛祖请教,自然是少不了赞扬几句。须菩提说:“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马屁拍到家了,“希有”就是稀有,“世尊”就是指有情世界里的尊敬的人、尊贵的人,第一章我们说了有三世界与四世界之说。须菩提说您啊是世界精品,您总是菩萨心肠,总是像菩萨一样谆谆告诫,然后才开始进入主题。仅“希有世尊”四字就概括了一切溢美之词,符合佛祖身份。我们通常求人办事,也会说些好听的,比如“久闻大名”,“早就听说你怎么怎么”,“你真帅”,“你今天衣服穿的真好看”,“你跟你女儿就姊妹吧”,“你皮肤真好”,“你真富态”……说不到点子上,一听就知是套话,虚心假意。溢美词既不精准也不脚踏实地。我们可以多揣摩须菩提的几句话。赞扬至少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对方开心,打破生疏感,迅速拉近距离,二是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心理暗示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能使对方按照你所希望的人那样去替你办事或回答你的问题。这是沟通的艺术,关键是心理暗示,不要小看这一瞬间的暗示,其作用有时无法估量。赞扬人需要费心思,绝对不是说漂亮话那么简单。

要做个脱离庸俗的人:做什么爱什么

我总结大凡出家为僧的无外乎五种情况,一是部分研究佛学经纶的,称为“义学比丘”,有的是因政府实行佛经的考试,经过录取,便由朝廷赐给度牒出家,这叫“学而优则佛”。二是自动发心,离群求道,请求大德高僧梯度出家的,这叫“无欲则破红尘”。三是朝廷恩赐,颁布天下士庶,自由出家的。在唐代,政府有几次为了财政收入,还有倒卖度牒,听任自由出家的。这叫“鱼目混珠”。四是老弱鳏寡,无所归养出家的。这叫“佛门敬老院”。第五就是逃避刑罚的。古代认为出家就是不在红尘,不受世俗法律约束。因此很多罪大恶极的人,为了逃避刑罚也就出家了,美其名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官方恩赐(或卖)度牒出家者往往是有一定影响的人,因此在寺院的地位通常比较高,类似现代公司里的空降兵。而自由请求剃度的大多是自己看破红尘,求得解脱,因此通常修为较好,清规戒律能很好遵守。而无所归养者,通常是因为寺院广置田产,甚者一些寺院还放高利贷盈利、为害一方,因此寺院能解决一些弟子的生活必需,如明太祖朱元璋曾因饥饿而出家为僧,自然这样的人当俗家生活条件有所好转或有其它生计来源后,也就还俗了。上述都是在唐朝百丈和尚丛林改革后才出现的事情后来事情。在须菩提提问时,佛教尚原始,与我国古代书院类似,一帮弟子围着一名大师,就是一个学派,也无明确的书面规矩,来去自由,信仰与不信仰也是自由的。经文中所指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那些试图摆脱烦恼而求得内心宁静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是想使生活更加幸福(不仅是物质占有多寡性质的幸福),但却求助无门的人。总之,这些善男子善女人是有志有心之人。作为管理者:有些人不求提高管理境界,采用不断更换公司的办法,求得职位的逐步提升,职位倒是升迁了,但服务的公司规模却越来越小了;还有一些人,不甘做管理工作,宁愿选择创业,但忽略创业机会越来越少的事实;还有人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总之,作为管理者,需要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做什么爱什么,要成为管理领域的善男子善女人。

管理者要善护念五项基本职责

不管是儒家、佛家、道家,还是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三个字——善护念。“善”是好好努力、善于的意思;“护”是保护、维护;“念”是思想、心念、意念、理想、形象等等所有你所追求的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一切你想成为或拥有的那个东西。譬如,你是一个老师,你要善护念,保持一个老师的形象,使你行为值得为人师表,凡是有损老师形象的事情不做,要有所顾忌;你是企业家,你也需要时时努力去善护念你的企业家形象;你是企业高级管理者,你要善护念,你是家长你需要善护念。总是作为不同的角色,在与特定的对象打交道时你的表现,在做与角色相关的事时你的行为等等都要与角色相吻合。自然,你把企业高级管理者角色表现在你爱人面前是错误的;你在男朋友面前喜欢撒娇的角色带到公司同事面前也同样是错误的;你把作为子女在父母面前那套犯任何错误父母都会呵护爱护你的心态带到职场上,肯定更是一团糟。善护念的最高境界就是你能明确的知道不同角色的定位,并且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对象面前,恰当履行角色功能。

作为管理者,我们是通过别人来实现自己目标的人,因此我们管理人、管理业务,由此我们有五项基本职责,第一是要与你的上级沟通,明确本部门的目标与任务;第二,与你的下级沟通,把部门工作任务与目标合理分解给每个人;第三,要辅导每个下属,确保每个人能完成既定目标;第四,科学合理的评价下级工作成绩,赏罚分明;第五,与下属一起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从而推动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履行这五项职责有一系列技巧,初级管理者不能不学,在我的《初级管理者五项基本职责履职方略》课程里有详细分享。这五项基本职责决定了管理者角色与功能,需要善护念。

给自己画个辉煌未来

周恩来在中学时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一些帝王自小表现不俗,如在秦始皇东游时,项羽站在人堆里看着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却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说了不同的话,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历史上所有起义有口号,就是画未来。如夏人的“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大宋朝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口号“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太平天国洪秀全起义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土地革命的“打土豪分田地”等等。通过这样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奋斗目标很重要。没有目标也就无从谈起实施路径,无从谈起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了。佛学,自然也不例外,任何有志于修持的善男子善女人同样需要有奋斗目标,叫“发心”或“发愿”。这不是我们常说的“还愿”,许愿实现后感谢行为,就是再次到许愿寺院去朝拜、上香、捐款捐物等。《金刚经》中说善男子善女人要发什么愿呢,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什么意思?“阿耨多罗”是梵文音译,可以勉强翻译成无上、最高等意思,“三”在古文里读“正”,“藐”是等、平等。连起来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通俗说就是“无上大道”,可以理解为自度而普度众生。因此,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佛经教导我们的也不见得就是出世的。作为企业管理者,管理工作是一份职业,更应该发愿发心,至少,要发愿成为管理大师级人物,这是本份。

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管理大师的素描

在第一章说过,成功的高级管理者有信徒。什么样的高管才有信徒呢,换句话说你只有努力去成为“那样的人”,你才可能有信徒。这个所谓的“那样的人”就是我们要发的心、发的愿。大致说来“那样的人”是这样的:第一,你能想尽办法去节约成本费用并完成职责内的更高目标。这个成本费用不包括短期员工工资,短期降低工资损害员工利益,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但包括长期意义上的努力提高下属劳动效率从而提升人均贡献,实现人力资源集约。这是高级管理人员的基本义务,是最基本职业操守。如果无此基本操守,那么,身在高级职位就是巨大错误。有很多高级管理者的行为与上述职业操守背道而驰。比如:不顾公司总体效率,为下属争取工资额度,以讨好下属,制造员工与公司间的不和谐;当工作遇到困难时,向上级争取预算,而不是发动自己及下属的主动性、能动性来克服困难;公司有各种费用标准,不顾实际把标准用够用足;工作不出成绩,完不成既定的工作任务,找理由找借口;抱怨工作强度,努力争取增加人手,导致公司人均贡献逐年下降;……。第二,拥有深厚的专业管理技术,有大局观,从公司整体发展提出公司管理优化方案,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中国企业发展历史无非30年时间,随着国民经济的粗放发展,企业同样在粗放式增长,粗放增长方式隐藏了大量内部管理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的改变,企业更需要内部挖潜,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因此高级管理者要有深厚的专业管理知识,要研究管理技术,能从公司整体出发提出变革方案,从而推动公司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能统领大局,带领专业团队为公司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业务通常是多类型,不同类型业务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不同;随着市场变化,公司会探索新的业务,以带动公司的发展。优秀的高管能够带领团队去开拓新业务、发展新业务,管理新业务,有拼命拼搏精神。第四,教化员工,言传身教,促使员工发展,提高人均贡献率。通过高级管理者的教化,让员工遵守职业操守,掌握工作方法与管理技术,提高员工的思考境界、提升大局观,不断涌现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发挥高级管理者精神堡垒作用。还要教化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让公司产品真正给他们带去更多幸福。

上述“那样的人”总结起来就是“有操守”、“能变革”、“愿拼搏”、“会教化”,是高级管理者要发的愿,是努力要达到的境界,只有这样,信徒自然众多。

谁人不知坚持就是胜利

说到容易做到难,原因皆在心不安、诱惑多、十字路口多。正如金刚经所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到底如何做到呢?《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有句话很经典“无故寻愁觅恨”,住在大家深院,吃穿住行不操心,还有服务员,还整天愁眉苦脸,恨东恨西,这“无故”两字用的好。西厢记也有描写情愫的句子“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没事干连东风也要报怨。找烦恼是人的通性、本性。企业高级管理者,是资源调配者,在资源有限条件下,要完成既定任务,那就更烦恼了,有时就跟天老爷一样不好办,有古诗为证:“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出门望晴农望雨,采桑娘子望阴天。”

上述烦恼还不是我们要说的烦恼,我们说的烦恼是当你发愿、发心后,为了善护念这个愿,你所遭受到的各种挑战,有时会让你放弃这样的愿望,随波逐流,率性人生。举个例子,十年前一家制药集团,由于抓住市场机会,企业高速发展,员工从7人迅速增加到3000人,人多了自然就要加强管理,自然需要纲领引领所有员工,公司就制定了“走创新药的专业发展道路”,这是心愿,是企业发的愿,但随时间推移,遇到了几件事情,第一是很多药厂纷纷倒闭,几家药厂找上门来请求低价兼并,前提是这些药厂的药品科技含量低,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路货产品,不好卖,基本没附加值;第二是,房地产开始蓬勃发展,有地方政府找上门来要求联合开发,当然资金占用规模非常庞大,那时也无法预期后来的房地产会成倍的高涨(这是中国的怪事)。是还坚持不坚持既定方针?结果是没坚持住,一路发展一路就带上了包袱,企业也越来越臃肿,效益自然就不好,回想过去后悔不跌。这就是企业的遇到的烦恼。人也一样,当我们立志成就自己时,也会遇到挑战,也会生出无限的烦恼,可能来自同事竞争、可能来自家庭,可能来自一时的利益,等等。

佛学把可能导致烦恼根由归结为“见惑”及“思惑”。见惑是思想上、学术上、观念上的问题。见惑有五个,分别是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身见大概意思是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改变了初衷,但眼见未必为实;边见就是间接看到的,比如从书上得到的见解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多数都是断章取义;见取见,通常是指通过别人得到的认识,或是别人见解左右了自己,参考意见需要甄别;邪见、戒禁见多数是指死照条规,不善于变更,哪怕这些规定明显有错误。思惑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导致了自己不能坚持心愿,改变初衷。

须菩提的问题就是善男子善女人当发了宏伟心愿后,往往不能善护念,心总是不能住下来,自己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问佛祖怎么办。直白来说,就是有愿望,但是不能坚持下去,容易半途而废,拿现在的话说坚持是有机会成本的,机会成本达到一定水平,就会打破心理防线。问题具有普遍性又重要,须菩提抓住了要害。

【经文戏译】佛祖调息眯眼静静入定,这时弟子丛中站起一位白发老者,这不是须菩提么。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善于空无思辨,想当初(不是想当初,是想后来)教会了孙猴子七十二变,他有何事?难道要扰了师父清修、大家的午睡么?师兄弟的目光被吸引,向日葵一样转向须菩提。但见须菩提从蒲团上站起,裸露着右肩,右腿单膝跪地,面向佛祖双掌合十,问道:“师父,您是世间稀有动物,对不起,说错了,您是世间最稀有的人,不对,您不是人,是佛,活着的佛,肉佛,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弟子有一事不明,想请教您。”不知是紧张,还是虔诚,须菩提结结巴巴,佛祖微闭双眼,似乎听见了,似乎没有听见,无声无息,众弟子纳罕,须菩提奇怪,干脆直接问吧,别等了。须菩提提高了声音:“佛祖,现在很多善男子善女人总是请教弟子这样一问题,我回答不上来,问题是这样,他们有志学佛修持,发了无上大道的宏愿,并且坚持着去做,但是总觉得烦恼很多,不能集中精力,心停住不下来,约束不了自己的心,您有什么好办法?”众弟子默默点头,师兄就是师兄,高人就是高人就是高,一齐把目光转向佛祖,期待着,口水不经意的流了下来……。声音从天堂一样的边远传来,圆润、洪亮、中性、缓慢,是佛祖在说话,弟子们耳朵都立了起来生怕漏掉一个字。佛祖说:“好问题啊,好问题,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一样 ,如来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如来是大慈大悲教化众生,你现在用心仔细听我说,我回答 你”。……。佛祖似乎发出了呼噜声,半睡半醒间继续说到:“那些善 男子善女人,发无上大道的宏愿后,应该这样停住他们的心,应该这 样约束他们的心,只能这样 ”。树叶没有动,风没有动,众弟子的心没有动,死一般的寂静,静静等待,这样是哪样……这样是哪样……是哪样……哪样……样……,小师弟猪坚强蒲团上流了一滩口水,嘴巴和蒲团间牵着闪亮的线,一滴滴珠子顺线滑向地上。五分钟过去了,佛祖的鼾声更高了,不知是真的更高还是“林静蝉愈噪”。须菩提心想,这是何意啊,不行,不能让佛祖睡着了,得提醒他。须菩提问道:“佛祖,这样是那怎样,您说来听听,我们都很期待呢。”佛祖心里“唉”了一声,心想“这帮弟子,真不懂我,我说这样就是这样啊,你们刚才的五分钟不是心无杂念,心在一用上了么,不就这样住了么。最高法都是无言之教。看来你们资质尚浅,算了,还是不玩高深的,循序渐进吧”,佛祖说道:“须菩提……。”

责编:赵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宋新宇

一个好的培训能在下面六个维度上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价值,也应该是企业衡量培训效果真正的关注点: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