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IT男给老板的一封信

来源: e-works   
2014/2/19 13:11:25
信息化工作经历了近三年的建设高潮,2014年将是关键的转折点,是由系统搭建向系统效益转换的一年。

本文关键字: IT 信息化

老板  您好!

信息化工作经历了近三年的建设高潮,2014年将是关键的转折点,是由系统搭建向系统效益转换的一年。针对公司现有信息化状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向您汇报下:

一、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存的问题,想来已被人诟病多次,那就是“信息孤岛”。大家都热衷于对信息化的指责,而没有在实际管理中的冷思考,谁又思考过自己的在各个业务单元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角色,“孤岛”是怎么形成的,又是怎么消失的。可以断言:任何一家制造型企业,只要各个业务模块没有使用同一个系统平台,就会存在“信息孤岛”,三一重工是这样,中联重科是这样,宇通是这样,华为是这样,南车株洲所也是这样。

就像市场细分一样,随着企业管理的细分,各个模块都有对应的业务系统,如:供应商管理就有了SRM、客户管理就有了CRM、企业资源计划就有了ERP、产品生命周期就有了PLM,而每一项业务都有多家公司提供软件产品,所以企业在实施时需要选型。选型不仅需要选择对应业务模块中的佼佼者,还要能适应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ERP中最好的软件自然是SAP、PLM中那就是WINDCHILL。但是信息化发展到现在,技术并不是某个区域或国家独大了,新的信息系统软件就会出现抢蛋糕的现象,如今制造企业的MES实施已经达到了新的高潮。所以MES的软件提供商就出现百花齐放的姿态,你可以选择这个,也可以选择那个,但是你总要选择一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2013年长沙召开的“制造企业信息化交流会”上,中联重科的CIO就准备预算2亿,邀请IBM联手来做系统集成,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看来是不无道理的。

目前就我所知,信息化系统全面集成,实现“一处录入,多处应用”的只有台塑和特斯拉。

台塑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因为有两大法宝:一是有一个集权机构叫“总管理处”,二是拥有自己的名叫“台塑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IT公司。前者负责全集团的流程改造设计、宣贯培训、跟踪执行、绩效考核;后者负责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简单来说就是前者处负责写方案,后者负责写代码。

再看特斯拉,汽车行业里80%企业用SAP,但特斯拉就不用,直接说SAP没用。特斯拉自己招聘了250人,花了4个月开发了一套信息系统。不用看也知道,这是完全集成的系统,从ERP到SRM到CRM到PDM到OA办公到电子商务,只有一个系统。所有后台的服务器、存储、数据库都是统一的,前台的业务操作、用户管理、审批都在一个系统里。特斯拉的独特之处,还不仅仅是在应用系统,包括它的选址硅谷,创始人埃伯哈德,是世界上最早做云计算和虚拟机的开发者之一,科龙。莫斯科来自GOOGLE;出资人都是IT大佬:谷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ebay的杰夫·斯科尔等,都是与IT神父乔布斯同级别的人;神奇的电池系统——给特斯拉做电池研发的是两位世界级IT工程师;每个角落都存在IT元素。特斯拉赋予IT新的含义:那就是人、资源、思维、智慧、语言、软件、设备、运营,通过IT思维,进行全企业的整体运营模式,消除中间环节,重构管理价值链,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整个开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运营都赋予了IT元素。

台塑模式也好,特斯拉模式也好,无论是技术能力上,还是组织资源上,还有资金投入上,都是公司目前状态难以承受的。

下面再来看看内部因素:

一方面——IT建设进入“失效模式”:

1、投入控制难:2014年为“成本年”,而信息化的成本在于投入,在做2014年预算时发现: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井喷,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大家都想通过信息化来提升管理,把工作做好。但信息化部门在公司地位较低,人员层次低、薪资福利低,无法有效引导各部门在对IT软件热切期盼的同时对内部管理提升的冷思考,往往出现对IT软件热情过度,而对内部管理放纵有余。一味认为只要上了系统,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出现问题,都推到系统上面来,完全漠视自身管理,也从来不去管下面的人什么时候输入了一个真实的数据,有没有按节点完成了该做的工作,有没有梳理过本部门的管理流程。就像一个学走路的孩子,摔倒了总怪路不好。

2、业务系统多:集团化垂直整合下推的信息系统众多,从软件选型到业务模型搭建,主要以某一种业务模式来设计,很多个性化的管理不适合其他公司,如PLM、QMS,实施时只是简单复制,没有进行实地调研制定解决方案。且多套软件之间缺乏有效的集成,在业务上不但没有带给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反而被众多的系统所累。

3、管控效果低:除了系统集成度不高外,各业务单元用户管理不到位,关键用户参与度不高。在系统管理中需要的跨部门沟通协调完全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何谈管控。必须以一股更强大的外部力量平行推进和整合,以达到应用效果,只有每个系统体现效果,依靠系统来监管业务才算是最好的“节源开流”方式。

另一方面——运营需进一步提效: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王雅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