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日不见甚是想念 再看那些天我们关注的大会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四大话题:1.富士通论坛、AWS re:Invent 2014;2.关键任务转向SAAS;3.Gartner魔力象限;4.存储市场。 赵效民:我觉得这个跟我刚才说的AWS它的愿望很相吻合的,我们也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基于云的这种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必然能跟传统的企业自有IT环境相媲美的,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说Gartner这次报告也体现出来就是在SaaS级别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把自己的关键业务SaaS化了,它关键业务已经不在本地部署了,直接去购买SaaS服务来去提供它的关键业务服务。比如说它的ERP,CRM这些,还有它的一些数据库的一些产品,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大家来关注的方向,肯定很多人老会沉浸在原来那种认识中,云是不安全不可靠的。 其实如果说把一个云的服务商的数据中心看作它这个云服务商自身的IT系统,它没有理由说比你自己建的IT系统更差,你说AWS建的数据中心比哪个企业自己建的数据中心差吗,只是它把自己的数据中心资源贡献出来而已。如果说大家认同这个逻辑,没有理由去否认说这类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比你的还要低,现在所谓的安全或者它的可靠性在于说这个数据中心上面的基础架构层,比如说你的虚拟化层,还有自动编排系统它是不是能保证一种很高的效率,很好的这样一种可靠性,规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不是还能保证多租户的安全性,还有业务的连续性。 前一段时间我们也看到了微软有一个比较严重的宕机事件,这个宕机事件最后查清楚了是微软的Azure存储更新的一个问题,这个更新其实据说在微软内部测试中是OK的,开始往生产环境投放的时候更新的时候就开始出现问题了,后续操作又出现了失误,把更新的推送范围扩大化,结果一下把整个大部分的Azure的存储系统陷入了循环里了,就是宕掉了,好比说你一个PC机硬盘不工作了,你这个PC机肯定也不行了,影响了很多相关的服务。 因为这个存储服务它是最基础的数据服务,它不像说网络你还可以通过一些路径的改变来去应急一下,数据访问不了了,没用了,上端的数据绝对就是网页可能就404了,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所以说这类的东西现在我们看到了,可能还会有这样的隐患,但是从基本的基础的架构我们没必要去怀疑。SaaS服务商也是一样,比如说Salesforce,比如说像SAP,Oracle他们都主张说自己提供自己的SaaS服务,这类公司他们自己的数据中心也是不用担心的,他们也是按照自己很高的规格,你说Oracle它愿意让自己的IT系统宕机吗,它也不愿意,所以说它的数据中心建设我们没必要担心,这是说这样的传统技术向云化的转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某种的纰漏,但是这种纰漏只要是技术上的我觉得都是可以解决的,没有说技术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只要它是技术问题就可以解决。 所以说这类SaaS应用已经开始成为用户在关键业务方面的首选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方向标,我们企业IT环境的组合真的会发生变化,也许你的数据中心还在你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但是上面跑的一些应用和你对外的这种数据的连接已经相当复杂了,而且是混合化了,你的数据中心里面可能是跑着自己的一些本地的应用负载,但是它可能也会有一些本地代理来去连接外部云上的数据和应用,这给我们企业的应用,还有IT的构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给这种CIO,CEO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困扰也可以说是挑战。当然前提是你要围绕着自己的核心业务需求来去选择,我们并不是说大家一味都说要不就全部云化,我觉得现在时机还真不成熟,AWS还在努力完善自己企业的应用能力,你们现在就去鼓吹说全部云化,这肯定不现实。 是不是全都要自己来建我觉得可能也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所以说对于不同的企业,对于不同的应用负载的需求,现在给大家的选择很多了,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云的时代它已经切实走进了用户的应用环境了,所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Gartner的调查已经体现出这个趋势,而且我觉得这个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因为未来的技术只会越来越成熟,只会越来越先进,而且肯定会出现更多的这种云本地化的应用。 所谓的云本地化应用不是说IT的厂商将原来这种数据中心里的应用迁到云上再做一遍交付,而是说真正在于云环境里边诞生的,它天生的生长基因就适合云的环境,就像AWS的Aurora关系型数据库一样,这是我对这条新闻的基本判断。 【36:00】 杨昀煦:效民总现在不用我问自己都说得特别好,我们说完云服务,您也说Gartner它的预测还是挺好的,Gartner最近魔力象限也出来了,就是我们下一个话题,魔力象限这个事今天可以说两个,一个是它关于存储市场的魔力象限,还有新一轮企业归档的魔力象限,魔力象限这个词我们经常能听见,您对它这个魔力象限的认识是什么样的? 赵效民:我觉得这个划分还是挺有意思的,它是把一个,我是这么理解的,它是把在某一个细分市场,比如说存储市场,归档市场,服务器市场,虚拟化市场,在这个市场里边所有玩家它通过不同的一种衡量的标准来给你一个很形象化的展示,大家所处的位置,我认为它就是一个比较中庸的市场。 还有前瞻者,就是说它的愿景和技术创新的想法是好的,但它影响力和它执行力可能现在还有问题。还有一它的执行力已经很不错了,可能就差一点点好的创新能力,好的想法,这叫挑战者。还有一个是领导者,领导者就是它的执行力也高,它的创新能力也高,它的不同坐标,这是一个平面坐标,二维坐标,横轴是创新能力,竖轴是他的知行和市场影响力,最上边这个肯定是领导者,他下边就是一个前瞻者,都靠着最下边的叫中庸者,大家可能叫(力基)市场,也是最大化的大家可能大部分人都这,就跟一个班里一样,学习好的就那么几个,大部分人的成绩都在中不溜那样的,有些太次的都进不了魔力象限。 解释完之后我们再看,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它其实是把某一个细分市场主要的参与玩家重要的一些能力,还有它在市场的位置给你形象化从一个二维图面来展示,这算是Gartner非常著名的一个报告,每年这个报告都能引来很多的解读,比如像这次是存储市场,当然领导者象限里面的区块还是非常多的,很密集,像EMC,HDS,NetApp,IBM,HP,其实都在这个象限里面,也跟我们传统认知差不多。 这次我们也看到了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的华为进入了挑战者这个市场,就证明了华为的执行力和它的市场表现已经受到了Gartner的认可。当然离领导者一步之遥在于创新的能力,这是给华为一个非常大的客体,虽然说差一步之遥,在象限里面就是一个竖线,但是竖线的左和右代表了创新的能力,这个创新能力其实是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引领这个市场的能力。如果你只是做一个追随者,安心做一个模仿者来讲没有问题,但是我不知道华为的野心是不是就止步于此,我相信不会。 但是这对我们华为存储事业部的同仁们你们的创新能力,你们的创新思维需要进一步打开了。我们也期待有一天华为的名字能出现在领导者这个象限里面。 第二个是归档,归档这个市场其实并不是那么火热,因为不见得所有的用户都需要很强大的归档系统。归档其实在很多的应用场景里面,或者说在不少用户里面其实是直接有一个备份系统就够了,归档其实要有这种数据的保存,有更高要求了,这种市场可能才会有强烈的需求。当然这个归档我们也不在此多评论,我们也看到了惠普还是第一名,像其他我们也看到了赛门铁克,接下来还有其他厂商在这些象限里面。 这个归档市场我觉得它变动并不会特别大,而且可能对这种市场的影响也不会是特别大,毕竟需要归档的用户并不是那么的,所以我们在此就了解一下,还回到我们刚才的重点,当我们了解了Gartner这个象限自身的逻辑之后,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厂商未来能出现在Gartner不同的细分市场的魔力象限中,包括虚拟化,云,存储,服务器,或者说其他的一些评比过程中。 杨昀煦:所以这个象限可以帮助厂商努力去完善自己,但是我觉得也挺残酷的。 赵效民:对,这个其实体现了Gartner的分析师的观点,我们并不是说这个象限是完全靠谱的,或者说它百分之百准确,代表了百分之百准确的市场现时各个厂商之间的位置。但是,它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因为Gartner这个品牌是这个象限得以传播的保证,哪天我做一个象限,赵效民的象限谁认啊,这就是一个品牌影响力,说白了做企业也是一样,Gartner也是一个企业,Gartner为什么能在这个圈子里有这么很好的影响力,也是它有自己的一套特立独行的分析体系,有它自己自身的分析师,有自己很好的分析展现的创新形式,我觉得这是一个其他行业企业都应该学习的地方,不光是你如果是分析机构,你当然要学习,你不是分析机构就做产品都有学习一些进步的空间在里面。 责编:李玉琴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