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卖场谋求多元化转型受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卖场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它们不得不寻求反击逆袭之道,有的向多元化综合商场转型,有的则定位高端,占据主流商圈,另外还有的转战一线城市以外的次级市场谋生。 延续型 瞄准次级市场空间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在大城市里,购买3C产品的选择太多了,既有电商平台,又有运营商、连锁卖场,还有品牌直营专卖店。电子卖场在一线城市的生存困境越发严峻。” 正因此,第三类电子卖场选择了向郊区、二三线及以下地区深挖市场潜力。这些地区因场地租金低,加上这里的消费者本身对货比三家、实物体验具有较高的需求,因此这成为电子卖场突围的一条特色道路,也出现了一些成功案例。 据鼎好相关负责人介绍,鼎好在重庆开设的IT商场,通过IT电子设备与其他时尚居家类、餐饮类商家相辅相成,吸引了较多的客流量,卖场收入也在逐渐增长。 一位长期从事电子卖场工作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他曾在云南、广西等地区进行市场考察,发现这些地区电商物流尚未覆盖到,当地消费者网购习惯并未养成,他们更倾向于在实体店内与销售人员、与产品的面对面交流。因此在这些次级市场,还有很大的细分需求可挖掘,电子卖场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不过,这种路线并不一定能完全走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在这些地区开设电子卖场实际是依存于电商的覆盖普及度小,考虑到当前电商的快速增长,一旦电商触及渗透到这些地区,电子卖场的模式无疑又会遭受致命打击。北京商报记者 曲忠芳 转型之路绝非坦途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电子卖场的衰落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期间谈转型谈了很多年,但转型道路困难重重,鲜有成效。 传统型电子卖场屡屡被曝出价格欺诈、强买强卖等诚信问题,甚至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事实上,早在中关村电子卖场建立之初,盲目追求规模,招纳了大量小型商户入驻,这些小商户成员多而杂,素质也参差不齐,管理的难度之大可想而之。 此前e世界就因管理方进行整改,欲清理小商户,小商户却并不配合,差点与管理方陷入打群架的冲突中。如今,传统电子卖场的困境实则是在吃由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或是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弊病,鼎好、百脑汇等电子卖场在上海等地开设IT商场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运营模式,注重大品牌、大型经销商的引入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重蹈中关村电子卖场的覆辙。然而,它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即城市主流商圈的高额租金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持续性地盈利还不好说。 目前来看,或许延续型电子卖场模式的日子还相对好过一些,至少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受制于次级市场的有限购买力,这些地区的电子卖场是否会再度出现杂乱无序的状况,而且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一旦未来物流系统覆盖到这些地区,这种类型的电子卖场是否能撑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