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卖场谋求多元化转型受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卖场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它们不得不寻求反击逆袭之道,有的向多元化综合商场转型,有的则定位高端,占据主流商圈,另外还有的转战一线城市以外的次级市场谋生。 在刚刚过去的“双11”,眼看电子商务赚得盆满钵满,实体电子卖场却只能落个眼馋的份儿。受电子商务的冲击,电子卖场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它们不得不寻求反击逆袭之道,有的向多元化综合商场转型,有的则定位高端,占据主流商圈,另外还有的转战一线城市以外的次级市场谋生。 传统型 向综合型商场发展 北京地区的电子卖场发端于中关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重要地标的中关村地区聚集了大量数码发烧友、DIY攒机者,“买电脑去中关村”成为消费者的共识。从最初的粗放式销售,到后来海龙、鼎好、e世界等大型电子卖场相继崛起,成为传统电子卖场最为辉煌的时期,卖场的日客流量最高能达到8万人次。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电子产品的迭代更新、DIY电脑市场萎缩、电子商务兴起等外部因素,中关村电子卖场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卖场自身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强买强卖等诚信缺失,损害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造成客流量的减少。 内忧外患的夹缝中,中关村电子卖场不得不转型求生。近年来,海龙、鼎好、e世界等均清退了一批散户,并加大引入知名品牌的精品馆、体验店,同时还引入餐饮娱乐相关的商家入驻,欲打造一个一站式的综合型时尚商场。 无独有偶,另一家老牌电子卖场百脑汇与中关村的卖场一样经历了变革之痛。百脑汇北京旗舰店总经理李骏表示:“IT+美食+时尚成为IT卖场的发展趋势,百脑汇正转型为集IT、美食、时尚为一体的复合式IT商场。” 尽管传统型卖场一直谋求转型,甚至有政府监管部门参与其中,但多年累积的诚信缺失等问题长期遭到消费者的诟病。某卖场负责人表示,卖场转型难度较大,一方面是因为,最初建设时像电梯、出口等基础设施是按照电子卖场的形式而建的,在向商场化转型时成为一个阻碍因素。 另一方面,尽管卖场内设立了品牌维修处、消费者投诉中心、巡查人员等,但由于卖场内人员流动性大,导购鱼龙混杂,管理起来难度非常大。这也造成了消费者对传统电子卖场的印象分数越来越低,最终不得不抛弃电子卖场。 高端型 抢占城市主流商圈 不同于传统型的疲态尽显,一些新的卖场形态相继出现并逐渐后来居上。2008年夏天,发端于深圳的3C连锁顺电将北京的第一家门店开到了主流商圈之一的三里屯Village,提出了“定位高端”的口号。 从店面来看,顺电将产品以用户的需求分门别类,如笔记本电脑类、手机类、相机类等,而且采用统一的绿色风格来展示。另外,顺电自己的员工负责引导消费者,充当“顾问”的角色,注重消费者直接的亲身体验。这与传统电子卖场里,各个品牌经销商雇用导购进行吆喝式促销截然相反。同时,顺电还发展起自己的会员,并为其打造个性化的售前售后服务,这也成为顺电营收的重要来源。 顺电北京区总经理丁红文介绍称:“经历五年的发展,顺电在北京已开设了7家店面,均位于主流的商圈内,商圈的人流成为客流依托。目前顺电的顾客以‘80后’为主体,占比超过50%。” 事实上,这种高端型道路并非顺电首开,一些传统型的电子卖场在其他城市也选择了定位于高端的路径。如鼎好、百脑汇等在上海开设的高端综合性IT卖场,既有PC、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销售,同时还引入了时尚品牌、餐饮企业等入驻,这种综合型的高端卖场形态,已实现了盈利的逐年持续增长。这意味着高端路线在一线大城市里取得了一定成功。 走这种高端路线的除了顺电、鼎好、百脑汇等,一些品牌直营店也选择了将体验店或零售店开到了城市的主流商圈内,如苹果(566.32, 15.09, 2.74%)、三星等。迄今已有3家苹果直营店落户北京,分别位于三里屯、西单大悦城和王府井,皆是北京市人流量最多的商圈。 观察人士指出,无论是顺电模式,还是苹果、三星等品牌直营店,都是电子卖场进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从市场定位、服务等方面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道路。不过,这种高端模式目前仅能在大城市中适用,再往下的市场区域则比较难推行。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