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也玩UGC?新数据采集模式的利与弊地图未来的方向是,在尽可能利用UGC或者是自己采集数据的情况下,尽量完善地图的准确率。 即由A用户提交的地图信息,用户B、C等对A进行评论,再影响D、E等用户对该商户的判断,它所体现出来的功能就比较丰富了,已经超出了地图本身属性的范围,它是一个“活着”的地图。 地图UGC模式的弊端在哪儿? (1)错误的地图信息。用户看到的广告性质的维基百科词条以及非权威人士编写的词条信息,都给其他用户造成了误导。由用户上传的地理位置信息,如果审核不严格或者是失误,都会让地图信息出现错误,所以有用户被地图导到悬崖峭壁,也不是不可能的了。 有些地图厂商为了避免用户提交地图信息的错误,会制作出多名用户确认的方案,给用户点赞的功能,当多个人确认该信息是正确的信息,地图就会选择多人确认的结果的。一方面来讲,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当有多名用户对该信息都很模糊时,共同协作的结果可能是让谬误更大,而不是让信息更准确。 (2)误导用户的判断。地图工具加入了用户的评判功能,势必会让各个用户的评判标准不一,这个时候矛盾出现了,万一某餐厅的菜很难吃,却被商家自己利用作弊的手法将它评论为特别好吃的一家餐厅,就会对另外的用户造成非常大的误导。 这个就有点像电商了,用户购买产品的时候,大多都会去关注产品的评价,问题是这些评价究竟是真假呢?这个没办法去评判,特别是当前的各种刷评论信息泛滥成灾之际,这些标准根本没有办法评判。地图工具的评论功能也会和电商的评论一样,要如何做到它真正的标准呢? (3)如何吸引用户长期分享。应该说这是UGC模式的弊端,如何吸引用户大量长期贡献自己的信息,用户可以短期少次的贡献自己的信息,但是要想长期大量贡献出自己的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当前的几款地图工具采用的激励方式都不错,但是地图工具海量的信息资源,还是很难填充满。 地图的核心价值是要准。用过地图的人都知道在路上找一个地方,找错了对地图和导航会恨一辈子,但是反过来说,在关键的时候找对了,哪怕只是用一次,用户印象也会非常深刻;地图App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导航工具,实际上地图跟用户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比如中午吃饭?中午是否有什么餐厅?是否有优惠?晚上住宾馆?这些东西都是一系列的需求,这个时候地图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地图信息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用户不可能说地图错了以后一辈子不用地图了,地图工具功能的完善性对用户确实很重要。但是目前国内的很多用户还没有培养出地图的使用习惯,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地图自身的覆盖面也不够。 我认为地图未来的方向是,在尽可能利用UGC或者是自己采集数据的情况下,尽量完善地图的准确率,另一方面,整个地图行业应该抱团,提升用户使用地图的习惯,尽量铺大地图工具的覆盖面,让更多的人群使用地图。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