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互联网电视的乱局电视数字化之后,中国老百姓其实更多的并没有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好处。相反,至少要按两次电源键才能打开电视的操作方式,其实已经成了开电视的门槛。 也别去折腾神马TV OS啦。真正的OS没那么容易做出来,裁剪人家的OS也不是神马靠谱的方案,因为如今的OS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根本不是单独的一个物件。你搞一个非标准件出来,人家还得费心费力给你单独适配,这不劳民伤财,自找麻烦吗? TV的应用,未来更多都是基于B/S结构的,除了一些特别大型的需要深度定制开发应用之外。未来,通用浏览器将替代定制客户端,HTML5已经让很多原来需要程序猿写代码的工作可以直接交给了做网页的美编小伙伴代劳了。其实,整个社会的技术发展路径都是朝着把专业性技术工种向普及性基本技能的方向前进,比如:摄影和开车。电视产业也不例外。 同时,服务提供商们将在渠道和生产两个层面进行分工,各尽所能、各司其职。有些将核心价值更多集中在后台,前台的用户界面直接对接服务器的API接口;有些则跟注重UI/UE的效果,把用户资源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是每个服务提供商都需要直接面对用户的,每家都做一个APK其实也是很大的效率浪费。现在很多应用即使通过推广安装到了用户的手机里,其打开的机率其实也并不很高。 再说定制终端,它已然成了有线网的一个伤疤。日新月异的终端更新让对端有着极大控制欲的有线网完全被颠覆。作为运营商最烦的就是终端升级的问题了。 在物质已经极大丰富的当今现实社会里,在用户需求如此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大潮之下,终端一定是应该属于个人的,真的不是哪一家有线网或者运营商所能够控制的。 并且,您也不用担心电视机的更新周期慢了,当系统和平台进入成熟器之后,硬件更新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日新月异。你现在把七、八年前电脑做普通的办公使用也不会有啥问题。所以,电视的未来还是属于通用平台的“傻瓜电视”一体机。 顺便说一句,虽然面临着某米某视(请读者脑补)的颠覆来袭,但有特点的电视机品牌也都会活下来。电视的售后远比手机麻烦许多,电视机厂商多年经营积累下来的售后网络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至于那些只能提供基本服务能力的机顶盒,它们活跃领域也只能是那个灰色的盗版VCD市场(在中国自己的文化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之前,这个空间也不会一下子消失的,就像所有现代化大都市里的贫民窟)。 最适合电视生态的网络 IPTV的出现让电信网与电视网的鸿沟被填平,业务领域的双向进入是促使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条件。有线电视网先天的宽频入户线路其实基础很好,可以说是应该是市场竞争中的坚甲重炮,而如今有线电视网的劣势地位,更多来自于自身产品的体验太差造成的。做出好的电视产品才是电视运营商的当务之急! IP化是电视的必由之路,全IP有线网是电视网的演进方向。DVB(数字电视)的优势只能体现在那些少数需要实时转播的特殊服务上,而更多的人会选择非实时的收视体验。至于DVB+OTT的方案,则更多偏向于在全IP有线网演进过程中对之前DVB业务投入的一种继续保值发挥效益的手段和路径。 话说今年的ICTC(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期间,中广互联在杭州组织了一场有线网与电视厂商的对话,有大佬感言: 有线网和电视机原本是一夫一妻的和谐家庭,而如今却成了多夫多妻的乱局。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