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手机的输赢在上游供应链小米盒子发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思考。据业内人士分析,小米最近不但做机顶盒子,还做衣服,正是其在寻找后路退出互联网手机市场的征兆。 小米盒子发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互联网企业做手机的思考。据业内人士分析,小米最近不但做机顶盒子,还做衣服,正是其在寻找后路退出互联网手机市场的征兆。而像网易、360、盛大等等年初还在嚷嚷着要把互联网手机做大的互联网大鳄,现在早已没了底气,网易更是直接把组建才半年的手机业务团队解散了。 关于互联网手机暴利、容易做和前景光明的传说太多,导致小米手机高调营销的时候,众多互联网企业也跃跃欲试要分一杯羹,不管是否有做硬件的经验和资源。事实上,围城外的人看着羡慕,而进了围城的人很快发现互联网手机存在毛利率低、供应链不畅、返修率高等问题,很难轻易获利,只能在还未投入太多之前寻找退路。 随着新一波的互联网手机大可乐、博沃F16、北斗智薄大K等喊起了进军口号,互联网手机是否会陷入互联网电商那样的恶性竞争,还是有新的标杆者出现,暂时还显得扑朔迷离。 硬件盈利还是软件盈利 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认为,之前业界普遍持有的手机不能靠硬件赚钱、只能靠软件赚钱的观点值得斟酌。 他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例子,中国目前年制造手机约为5亿部,如果一个厂商的生产量占了其中1%,就是年产500万部手机;以中高端手机的平均售价2000元一部来算,这家厂商的年销售额就达到了100个亿;按照手机业界的普遍硬件利润率5%算,厂商每年的利润就有5个亿,等于是在硬件上,每部手机的保底利润就有100元。 这个硬件盈利模式是伴随着手机30年的发展史磨练出来的,现在已臻于成熟。然而互联网手机是近几年的产物,软件盈利模式还处于从理论变为实际的实验阶段。事实上国内的情况是,并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消费者愿意持续地为收费的手机软件埋单。不要说每个互联网入口可以赚100元,就是单单靠着做软件盈利,目前都还没有成功先例。 朱继志称:"首先,从移动互联网角度去看,做入口盈利是一个没有被证明的模式;第二,要做入口能够盈利的话,需要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清晰了以后才会考虑入口的事。第三,目前的情况看,在一个手机用户上能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和传统的制造业去比其实很难。既然这样,如果说把功夫花在手机制造和开发上,如果能够控制好成本,就能够有很大盈利。" 所以与大多数人持相反意见,朱继志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手机会回归制造业的模式,而企业的生存将命系硬件供应链。 互联网手机命系上游供应链 众所周知,成本控制是所有商业的命门,手机也一样。手机成本可以归纳为三大块:制造成本、经营成本和库存成本,这三大块加起来决定着手机厂商能否盈利。 经营成本和库存成本的决定因素是品牌营销和渠道,事实上,之所以那么多互联网企业争先恐后加入互联网手机大军,正是因为自恃在互联网营销上的先天优势,和在渠道上的人脉资源,例如小米雷军的自我雷布斯化塑造,和互联网手机与电信运营商的捆绑销售战略。 如果说互联网手机的先天基因决定了它的经营成本和库存成本都比传统手机有优势,那么在制造成本上,互联网手机就只能对有30年硬件供应链发展史的传统手机俯首称臣了。 制造成本是手机从研发到采购到投入生产等环节产生的成本,主要由上游供应链决定,一条顺畅、有效率的供应链能为厂家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企业发展多年,其对制造成本的控制能力相对互联网手机更强,换言之,就是传统手机更加懂得COSTDOWN,同种类型的元器件,一般成本差异不会太大,那么,手机厂商要懂得进行元器件的替换,也就是说,用更加低廉的组件替换现有组件,并保持性能和质量不变,这是互联网手机企业很难做到的,首先要能哦这样的组件,其次要控制好质量,而反之,传统手机企业制造成本优势明显。 综上,朱继志认为,随着电子技术的全球化趋势,互联网手机企业未来的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管理上,而互联网手机的输赢将会依赖于上游供应链的发展。 责编:罗信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