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ERP与BI的融合势在必行

  作者:周华云 邓燕
2008/9/25 14:18:04
现今,谁掌握BI的市场谁就握住未来ERP市场的主动权,这两大利器在未来密切合作,一起奏响制造业信息化的和谐篇章。

2007年10月9日,全球ERP行业的领先者德国SAP公司放弃了其一贯坚持的自主开发业务的长期战略,突然以68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世界排名第一的BI软件生产商Business Objects公司,震惊了整个BI以及管理软件界,而SAP的竞争对手甲骨文(Oracle)公司早在前几个月以33亿美元将Business Object公司的竞争对手Hyperion(海波龙)公司纳入旗下。

上述事件都不置可否地证明了一个趋势:BI与ERP的融合势在必行!现今,谁掌握了BI的市场谁就握住未来ERP市场的主动权,这两大利器在未来密切合作,一起奏响制造业信息化的和谐篇章。

1、ERP辉煌不在,处于十字路口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中文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由美国著名的计算机技术咨询和评估集团Garter Group 公司提出的,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提高企业资源效能为系统思想,为企业提供业务集成运行中的资源管理方案。

ERP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能够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进行实时信息整合,对整个企业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达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经营活动合理整合,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生产计划及管理、物料管理、销售与分销等主要功能模块,最终达到效率化经营的目标。实际上,ERP 不仅仅是一个软件,更重要的是一个管理思想,它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相关的外部资源的整合。通过软件把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管理流、增值流等紧密地集成起来,实现资源优化和共享。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发达制造业企业主要关注物流管理,解决既不缺货又不积压库存的问题(MRP);80年代制造业企业主要关注物流与资金流的集成管理(MRPII);90年代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时代,制造业企业关注制造资源的管理(ERP),解决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问题,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欧美企业在过去十几年里对ERP投资非常普遍,成为企业最大的IT投资项目。

ERP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从美国传入,90 年代全球许多著名的ERP 厂商纷纷涌进中国市场,国产也ERP软件日益崛起,伴随着WTO 的加入以及企业信息化的飞速进展,ERP 在中国也进入广泛普及阶段,成为大型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力管理工具,ERP在中国进入了辉煌时代。

ERP之所以被企业广泛采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够体现管理的流程。而当管理需求发生变化时,其软件的重心也会随之变化。随着经济发展,管理技术的革新,传统的ERP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

1)是软件适应性的局限。现在,企业战略正从内部战略转向联盟体战略,这在企业管理领域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传统的ERP在实现联盟体战略(即实现企业内部人员、企业与业务伙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协同商务)时,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2)是软件可发展性的局限。传统ERP管理模式是一种腰斩型的管理模式,它向下切断了自动化控制等作业环节,向上切断了知识管理等决策环节,不能与底层软件及顶端软件实现无缝集成。当年争相实施的场景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买方市场下惨烈的价格竞争。曾经叱咤风云的ERP,在用户逐渐成熟的今天,逐步站在了十字路口。

目前,ERP软件的发展遭遇了困局。用户需要更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而厂商也开始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快鱼吃慢鱼的IT世界,ERP厂商们开始了战略方向上的新一轮角逐。谁能敏锐抓住用户需求,看准方向,就能在后ERP时代生存。新近崛起的BI则被ERP厂商视为未来发展的不二选择,所以出现了引文中的大肆并购现象。

2、BI厂商成为信息化市场上的“香饽饽”

2007年,管理创新信息化市场中并购与资本运作仍然是不变的一个热点,而BI市场在这场并购中则显得尤为突出,领先的BI厂商几乎被瓜分殆尽,BI厂商成为信息化市场上的“香饽饽”。

BI(Business Intelligence)现在已经是市场上大热的名词,它是商务智能或商业智能的英文简写。概念最早是Gartner Group的Howard Dresdner于1996年提出来的:商务智能为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以帮助企业决策为目的技术及其应用。通俗地讲就是 对商业信息搜集、加工、管理和分析的过程,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级决策者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获得知识或洞察力,帮助他们更快地做出对企业更有利的决策。

今天,企业决策者不再为没有信息而发愁,而是为信息太多而焦虑。企业如何从自身海量的数据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指导自身的行为,已经迫不及待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于是BI显得越来越重要。

早在2001年,对103家企业的CIO(首席信息官)所做的调查就表明,在未来两年里,CIO们最优先考虑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排在首位的是BI,并预计BI将占信息化市场整体需求的37.2%。近年来BI快速发展的实践验证了当年的预测。2008年,Gartner组织对1500名CIO进行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BI连续第三年成为他们优先考虑的技术。根据分析,这些CIO们都不约而同的认为必须首先妥善地实施BI战略,才有可能完成其他选项的任务(如改善客户服务和旧应用程序更新)。

商务智能技术起源于金融、电信等:数据量庞大的行业。进入21世纪后,由于ERP、SCMCRM积累的大量业务数据无法快速转换为决策信息,使得制造业企业难以全面实时监控、管理被动置滞后,信息化的效率和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BI在制造业便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继ERP之后的又一个发展高潮。McKinsey和S__and Hill Group协作2006年3月对IT主管中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在BI应用需求行业调查中,制造业应用比例已高达20%,基于ERP的制造业商务智能已成为BI最为重要的发展领域。

现今,在国外发达国家,制造业BI能得到高度重视,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抵御商务风险的重要工具。BI 在制造业主要是多角度分析企业ERP、SCM、CRM积累的大量业务数据,形成分析报告,用切实的数据帮助企业决策层经营决策。同时,通过KPI关键指标系统监控企业关键数据的运营,规避企业风险,从而达到规范企业运营管理的目的,增强企业的经营和竞争力。

3、BI与ERP融合是提升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利器

BI与ERP的融合势在必行。世界制造业信息化已呈现出ERP和Bi融合的格局。近年来,ERP正朝向具备BI的信息系统方向发展,以便使决策者能在更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信息,即时回应市场的变化。

高科技行销泰斗麦肯纳(Regis McKenna)在其著作《即时行销革命》中认为,信息技术促使时间与空间瓦解,企业必须采用即时管理,以满足客户需求;而实现即时管理的企业,又必须以获得即时信息为根基。即时信息加工后成为企业经营的“知识”,把即时信息。知识进一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结合,即可实现BI。

ERP是面向操作的软件,而BI是面向决策的软件,两者在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区别。BI主要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分析、展现、预警、决策支持上,BI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平台之上,而ERP就是BI最佳的一个软件平台。通过BI和ERP的组合,ERP系统中的海量数据可以被BI充分挖掘,形成计划、执行、分析、决策和调整的不断优化过程,构成决策和执行的闭合循环系统,更多地释放ERP的能量,弥补ERP在分析、决策功能上的不足,从单纯的数据统计分析上升到战略指导层面,即由ERP的生产分析统计和财务分析统计上升到决策分析和绩效管理,提供给企业开发金矿的有力工具,BI 不是ERP的救命稻草,但绝不是简单的ERP附属模块,BI 赋予ERP思索的大脑。

3.1 ERP厂商在行动

在ERP与BI融合的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由于BI技术高端,开发周期长、门槛较高等特点,财大气粗的国际ERP厂商,抛弃以往自主开发的原则,纷纷以高价并购优秀的BI软件厂商来扩充自己的产品线,推动产品从传统的ERP产品逐步向着基于ERP的商务智能平台演变,如SAP和ORACLE;国内ERP厂商由于资金限制等问题,步伐相对保守,基本上采用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在自己的ERP中加入BI模块采用,如浪潮,第二种是与BI软件厂商合作,在ERP产品中引入BI模块,如国内的用友等。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相对来说,并购更具有优势。并购后的ERP和BI在技术上能够完全共享,在统一的指导下依据技术发展和行业特点需求进行整合开发,虽然在技术的融合和时间方面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国内将ERP引入BI模块的做法,添加的BI模块存在功能简单、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若是两个公司的产品,由于技术路线上有所不同,技术资源不可能完全共享,很难做到依据客户需求进行完全技术和业务上的整合。在此情况下仍可视为两个单独的产品,不能充分利用BI的价值。而且,国内ERP软件整合的BI软件多为国外优秀BI软件的低端版本,面临着中外分析习惯、操作方式、老技术的包袱、功能欠缺、实施及时可靠性等问题。

3.2 自主开发制造业BI平台软件更切实

充分考虑各类因素,在我国当前国情下,自主研发制造业BI平台软件是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切实的道路,因为它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突破已有的技术架构限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需求,尤其是中国制造业的行情;能够充分考虑国内外ERP产品、CRM产品的特点,进行融合,保护企业已有的IT投资;并考虑到制造业IT的发展,提供可扩展性的平台,适应企业日益变化的需求。总而言之,自主开发制造业BI软件将具备先进性、可集成、可定制、可扩展、标准化、易于使用,并根据中国国情做出优化的特点。

重庆宏信软件作为较早进入BI领域的软件自主开发商,一直致力于制造业BI的研究。宏信的“极光商智制造业BI解决方案”完全整合了制造业中格式繁杂的信息系统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OLAP分析,并制定出一套独特的KPI监控指标,促使企业从单纯的数据处理上升到绩效管理和分析决策上来,其体系架构具备全面性、可配置性、灵活性和可变化性,而且纯web式的操作方式也是决策信息直接到达企业决策者的桌面。

我国大型家电制造业示范企业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就从宏信的“极光商智制造业BI解决方案”获益匪浅。

 

长虹致力于自身信息化建设,存在多种业务系统,如ERP (SAP公司产品)、OA、HR、WNS、CRM、PDM等,产生出了包括生产、销售、财务、客户、仓库、物流、人事的大量数据。首先,“极光商智”通过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整合,用支持异构数据源和灵活工作流的ETL工具搭建企业数据仓库,构建制造业商务智能的技术和业务支撑体系。使用国际上前沿的软件基础框架标准—XML Web Services(Web环境分布式组件),利用.Net、ADOMD.Net、XMLA及Web Service等技术进行架构设计, 实现B/S的瘦客户端(Thin Client)软件体系架构设计和开发模式支持;利用基于Backend Server后端服务器架构的联机分析工具、交互式前端展示工具及数据挖掘工具初步实现对相关KPI指标及业务运营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分析,满足管理层和业务层运营分析的需求;同时提供Web Service 接口,支持跨平台企业应用集成。最后,“极光商智制造业BI解决方案”应用到长虹股份及其数十家控股(独资)子公司,打造出长虹高级信息化决策分析平台,为管理者提供管理驾驶舱等科学的决策信息支持。

4、小结

在后ERP时代,制造业信息化市场对BI的关注度越来越高,ERP只有与 BI相融合才能突破现有的瓶颈,突破制造企业信息决策的瓶颈。BI只有与ERP融合才能发挥出商业智能技术的最大优势。帮助制造业从量变到质变,提高整体竞争能力,最终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来源:e-works

责编:张赛静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