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一味反击OTT,运营商不可能打赢的战争

来源:互联网  
2014/5/14 11:11:41
OT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不同,一个依靠自由竞争和市场选择获得垄断市场地位,一个依靠政策庇护和牌照垄断获得发展机遇。关键是在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国企中,并不存在显性的制度激励,能够使得OTT的业务创新协同发展。

本文关键字: OTT 互联网 电信
对用户而言,理性的选择自然是OTT厂商提供的服务。
 
其实不只是视频,即使电信运营商视为最大的洪水猛兽的微信、WhatsApp,这一对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话音和消息业务既有极强替代性的OTT业务,互联网厂商的游戏规则也是基础服务免费,增值和衍生服务收费。
 
即使在增值衍生服务上,微信们也并非一刀切全部采取收费策略。
 
以微信为例,增值服务提供免费的表情服务,也提供收费的表情服务;而依托微信作为重要入口的游戏,也是有吸引玩家的免费功能和筛选出深度的有意愿付费的游戏用户的付费功能。
 
在MWC巴塞罗那电信展上,被全球运营商视为能够与微信竞争的融合通信(RCS),在其对外的公开宣传中,也只是强调在业务功能具备的潜在的与微信等OTT应用竞争的能力。
 
但是核心的问题是,如果同样的功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融合通信服务,是不是要收费呢?如果收费,且功能与微信一致,恐怕用户理性的选择不会是融合通信产品!
 
如果免费,则更为挑战的问题电信运营商如何收回巨大的融合通信网络建设和终端补贴的成本?
 
无论中国的运营商还是全球的运营商,其竞争的注意力焦点集中在了与OTT应用提供相同功能的服务上面,无疑这是一条弯路,或者说是错误的竞争策略。
 
OTT对电信运营商基础通信服务的替代,之所以运营商无力反击,其核心在于互联网的产业特征——对最终用户刚性需求免费服务,与电信行业的产业特征——对最终用户刚性需求收费服务,在本质上的不相容。
 
这种不相容的竞争结果是显而易见——这是一场电信运营商不可能打赢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失败。
 
悲观的论调是,运营商所要做的,除了延缓,正确更长的窗口期,恐怕没有更多的战术上的选择。
 
乐观一点的观点则是,OTT的繁荣对于运营商回归管道服务,提供有竞争力的网络,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而为电信运营商价值最大化自己的网络提供了机遇。
 
中国运营商需要面对产业分工去中心化的现实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冲击下,整个ICT行业的格局,已经从以电信运营商为中心的格局,演变为移动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传统行业巨头和虚拟运营商等多个角色并存的多中心格局。
 
每一个中心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基于此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电信运营商需要重新回归以网络为核心的竞争范式中去。OTT的应用越繁荣,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差异化竞争优势将越明显。
 
这其中的假设是各类终端的无所不在的网络连接是影响用户最终体验和感知的核心因素。作为用户体验的基础,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恐怕在炫的功能都只能是影响一时而不能长久。
 
但是在市场的用户感知传播上,为了规避这种问题,几乎所有的OTT应用都会告知用户网络质量不好。
 
久而久之,这将会影响用户的网络选择。一个最近发生的例子是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在选择运营商上的行为。
 
由于打车软件公司提供了补贴,出租司机对资费的敏感度已经极大降低,同时对运营商的网络接入质量开始变得敏感起来。
 
以至于在四川、广东、河北都多个地方,电信运营商都开始关注网络质量的宣传,以争夺出租车用户市场。
 
我相信这正是一个开端。
 
结束语:放弃幻想需要正确认识生存模式的不同
 
OTT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不同,一个依靠自由竞争和市场选择获得垄断市场地位,一个依靠政策庇护和牌照垄断获得发展机遇。关键是在电信运营商这样的国企中,并不存在显性的制度激励,能够使得OTT的业务创新协同发展。
 
所以放弃与OTT竞争的幻想,聚焦竞争资源,回归网络价值核心,并不是坏的选择。
共2页: [1]2 下一页
责编:李玉琴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