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时代运营商构建产业链的四个思考题运营商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和平衡产业链条资源,就不能带动整个产业系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将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都处于被动局面。 中国的TD-LTE如果真正的能走向世界,需要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终端厂商,乃至应用商,进行全方位的协同与合作。 对于中国的电信产业来说,尤其是重头戏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厂商,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培养起国际竞争能力。 用中央在三农会议上的要求来说,在电信行业也要做到“中国人的饭碗里要装中国人的粮”。 以中国的电信双雄华为和中兴为例,在三大运营商的4G设备招标中,无论是核心网设备还是无线设备,都已经取得了远超于国外设备商的好成绩。 但是汲取3G的经验,在4G建设中,除了三家运营商都拿到TD-LTE牌照之外,为了减缓国际压力,也提升本国的设备水平,国外电信设备制造商的总体份额也都会提高。例如中国移动的LTE招标中爱立信、上海贝尔、诺基亚西门子各占11%。 如果有设备商的实际份额比统一招标的结果高出10%,相比其他厂商,比如上海贝尔的11%,大唐的9%,或许有点突兀。 但是显然,在这样既定的份额分配下,任何设备商试图打破游戏规则的举动都可能带来此消彼长的影响。 为自己营造有利地位与促进竞争如何做到平衡? 以竞争策略看,国外电信设备商爱立信、诺西,以及国内设备商大唐、中兴为例,其有的是属于公开上市公司。取得好的市场份额,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正面评价,但是如果不考虑实际的盈利能力,作为公众公司,则可能带来不利的公众影响。 相比公众公司,华为这样的员工持股的公司可能就有更多的商业灵活性。尽管在面对运营商整体的集团性集采时,并不能发挥足够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市场竞争中,就可以采取更灵活的市场策略。 考虑到外资厂商和合资厂商,例如爱立信、诺基亚、上海贝尔,处于“政治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足够的“保底”份额,因此,竞争显然会主要集中在华为与中兴这两个中国的电信双雄之间。 这对于运营商来说,并不是好的事情。因为这显然会增加事情的复杂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中国整个电信产业链的竞争力,尤其是走出去的竞争力。这既要考虑避免被单个电信设备商“绑定”的可能性,也要有助于围绕自身的整体产业链的健康化,而非饮鸩止渴。 其实,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说,以精妙的市场平衡术,促进自己产业地位和长期竞争力的提升,就要避免任何厂商独大,也要有效的看管规则的执行,避免竞争的焦土策略发生在投资规模最大的电信市场。那样的话,恐怕中国的TD-LTE是最大的输家。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