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碎片化”前不久,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互联网信息“减肥论”》。其中有些观点很有意思—“技术革命让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没跟上……如果消化能力有问题,不如主动减少一些摄入……如果事事关心,看到热闹就凑过去,那跟街头无所事事的混混有什么区别?……我们一定可以做些事情,从已经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回一些原本被浪费的时间”。 前不久,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互联网信息“减肥论”》。其中有些观点很有意思—“技术革命让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简单,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没跟上……如果消化能力有问题,不如主动减少一些摄入……如果事事关心,看到热闹就凑过去,那跟街头无所事事的混混有什么区别?……我们一定可以做些事情,从已经碎片化的生活中找回一些原本被浪费的时间”。 十年前,我觉得短信真是方便,逢年过节,向数百位亲朋好友发送祝福短信,比打电话效率高多了;七、八年前,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我已经用得非常熟练;四、五年前,博客让我偶发了一点兴趣,但感觉确实没花太多时间维护;两、三年前,微博进入了我的日常生活;最近几个月,我变成了微信的使用者…… 看了很多分析性文章,说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迅速改变,我们要迎接一个“碎片化信息”的时代,人们正在习惯于用“快餐式”的方式阅读各种信息。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促成了这样的转变。看看周围人的变化,似乎的确如此。 不过,我的思考是,“信息碎片化”、“生活碎片化”、“思想碎片化”究竟有没有危害? 当MSN、QQ盛行时,我几乎天天挂在上面,理由是工作联系很方便。但后来,我开始刻意地关掉这些即时通讯平台,原因无他,太分心了。正在构思一篇文章或一个方案时,那边提示音响起,有朋友说话,关注一下,聊几句,再想回到原来的思路,要费半天劲。 开始使用微博时,很兴奋,原来汉语这么神奇,有这么多名言、警句、段子以前都不知道,短短140个字,原来可以传递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信息,更不用说图片和视频。但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比MSN、QQ更浪费时间。一上微博,浏览各种各样的新闻、消息、段子,一个小时很快就会过去,回头一想,似乎做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做。 我不知道我对微信能维持多久的好奇心。作为媒体人,也许是职业特性,习惯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出现一种新技术应用,总要去尝试一下,但微信没有改变人们不断接收“碎片化信息”的本质。 由于大量使用MSN、QQ、微博乃至微信,我确实感觉,自己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每天徜徉于信息的海洋中,思维从一件事情快速跳转到另一件事情,其结果就是很难静下心来专注地完成一件事。一件事情做10几分钟,就想去干点儿别的什么,工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也许,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获取信息更加方便了,但人不是机器,我们有能力有效地处理和消化那些扑面而来的信息吗?我对“碎片化信息时代”来临的结论一直持怀疑和观望态度,因为“碎片化”让人们习惯于浅尝辄止,往往与思想的深度和注意力的专注度背道而驰。如果有人能够统计,人们在QQ、微博、微信等上面浪费掉的时间,将会是很惊人的数字。在信息贫乏的时代,找到高价值的信息很难;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选择高价值的信息更难。 责编:孟芳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