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概念是当前最为新潮的一个概念,它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的科技化智能化,是一个绝对值得探索和发展的新领域。不过再好的事物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并不是要给智能穿戴设备泼冷水,只是在当前还有不少很关键的问题有待解决,所以并不能说当前它会很快普及。就算是其中的代表作谷歌眼镜也同样是在摸索中前进,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经体验过此类产品,总之这些在笔者看来其实仍旧属于概念性的产品,至于评判标准你可以这样想,智能手机虽然续航仍旧是个问题,但它基本能够做到人手一部,显然不必再做过多解释了。
三大致命伤 浅析智能穿戴设备为何不火
那我们就来直截了当的说一说现在存在的问题好了,因为优点和发展前景都无需在赘述,不过这需要一个很系统的发展空间和过程,总结来说就是未来前景不可限量,只是不是当下而已。因为几个摆在明面儿的现实问题,对于智能穿戴设备依旧很棘手,而且很关键的是当然都是无解的问题,至于都有哪些,让我们借着往下看。
致命伤之一:没有品牌效应价格是大问题
如果一个东西只是少部分人的玩物的话,那它必然会失去一定的价值,而像智能穿戴设备这样的更需要全民级别的认可度。但问题就在于这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人们对其基本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且所谓量产的产品,显然也不是大众太过能接受的价格,一切尚在试水的阶段,这个问题目前有解么?
比如当前正流行的智能手表,各个手机品牌的厂商似乎都希望能够分一杯羹,但就当前这些产品的售价来说,着实不是一个能够普及开的价格,试想一下,一款比智能手机本身还要贵不少钱的设备,谁愿意为其去买单呢?最关键的是各个厂商将其的定位就十分高端,到底是为了满足用户虚荣心而生的呢,还是真正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的呢,也许两者都有,但也许前者比重会更大。
价格是衡量价值的一个工具,而这个很多时候会受到人为的影响。同样智能穿戴设备也是如此,它究竟值不值这个钱,这的确值得思考,就好比Dior、GUCCI这样一线品牌旗下的太阳镜产品,动辄都要2K以上,但是购买它的人似乎很少回去抱怨价格,这多是由品牌效应所致,但恰恰智能穿戴设备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故当前的价格很难让人接受。
致命伤之二:续航问题仍旧是个老大难
我们今天重点要来谈的还是和手机密切相关的智能腕表设备,则无法逃避的现实就是续航问题,显然智能穿戴设备延续了在智能手机上的窘状,仍然是个天大的问题,像主流的腕表产品续航时间在1天-4天不等,这的确很难谈得上体验,不说别的,如果连看个时间都得担心能耗问题的话,这个东西就毫无意义可言了。说到底还是这种设备的电池容量太小,由于它的体积所限定,显然无法装下3000mAh容量以上的电池,所以只能换个角度去思考,单靠增加电池容量,是行不通的。
续航问题仍旧无法根治
另外续航问题不单单只在腕表方面表现不佳,就拿测试版的谷歌眼镜来说,充其量不过5小时,这说明穿戴式设备在带来更多便捷和更强科技感的同时,续航问题也就随之而来,这依旧是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难关,没有人想过一天充电的生活,但想打破这个魔咒,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当然也有部分穿戴式设备是采用锂电池,或者直接靠太阳能获得电能,但整体来说,这个问题依旧无解,这很大程度上会制约穿戴式设备的发展。
责编:王薇
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