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云众声》第57期:Rackspace四载逐亚马逊 腾讯云致力生态价值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两个话题,1、Rackspace宣布旗下的公有云即日起全面使用“自动扩展”(Auto Scaling)技术,就此方面与亚马逊平起平坐;2、第四届技术商业论坛暨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召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得到观众共鸣。 本期的《云云众声》将讨论两个话题,1、Rackspace宣布旗下的公有云即日起全面使用“自动扩展”(Auto Scaling)技术,就此方面与亚马逊平起平坐;2、第四届技术商业论坛暨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召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得到观众共鸣。 云云众声栏目链接:http://voice.zdnet.com.cn/2013/1129/2997275.shtmlRackspace 力挽狂澜直追亚马逊 Rackspace国内不红国外红,Rackspace业务与亚马逊相似,属基础设施租赁的云计算供应商,却未能在中国市场一炮打响。但其与NASA合作开源项目Openstack红遍大江南北。其业务与亚马逊有高度重合, 也是亚马逊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在世界各地的粉丝量远超Rackspace,最近Rackspace如此发力,亚马逊是否还能高枕无忧?亚 马逊在公有云中是领先厂商,树大招风,自然有很多竞争对手,IBM和亚马逊的孰强孰弱,不会有结果。 亚马逊AWS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自己 搭建数据中心,AWS提供业务平台。目前亚马逊开始出击大企业市场,大企业市场的霸主是IBM不久前刚刚收购Softlayer,专门为大企业服务,双方 的争执开始进入白热化阶段。 国内公有云一触即发,AWS的公有云何时宣布在中国开业?亚马逊从很大程度上支撑了电商业务,其竞争对手IBM在金融领域不擅 长,与CIA大单拱手让予亚马逊,CIA大单主要输在可扩展性上。IT厂商自己提出云计算和大数据,但最后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于是互联网直接找到厂商做定制,Openstack就是用户发开发的标准,将厂商踩在脚下的典型成功案例,品牌优势被逐渐弱化。 对云计算的大胆展望 行业云将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中国地大物博,单一的公有云无法满足所有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决定了公有云在中国的发展一定具有复杂的意义和定 位。首先:中国的公有云基础设施不算完备,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有待考察,其次:中国人不愿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放在共有云上。 这两点导致了公有云在中国推进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面对Rackspace火爆来袭,中国本土云计算提供商毋须过于担心,中国市场需求大,云计算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数据 的安全性是建设网络基础的重要方面。 传统基础设施厂商何去何从?中国国产的浪潮和曙光冲劲十足,并不完全因为支持国产,因为大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完成基础设 施建设,因此交给专业厂商去完成,此类厂商只要跟上时代的浪潮就能火速发展。IBM将云计算服务商划分为云计算领先者、挑战者和追赶者,云计算领先者用云 计算改变商业策略,能够用云计算云提高协同力,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是云计算的挑战者。提供简单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公司的需求,更多的为企业的业 务需求提供帮助才是一条康庄大道! 以下为视频实录: 话题一: Rackspace宣布旗下的公有云即日起全面使用“自动扩展”技术 丁慧茹:各位网友大家好,这是里ZDNet《云云众声》,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慧茹,今天的组合又是一个新的阵容,老梁,还有王涛,应该说这一段时间内,我们经常听到很多消息都是和亚马逊相关,而且都是因为它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不断就把亚马逊提起来,今天我们说到了一个竞争对手,第一个应该是最近这个礼拜比较热炒的竞争对手,就是Rackspace,我们不太了解,他也分析一下说,它在国际市场和在国内市场是和亚马逊形成一些直接的竞争关系呢? 王涛:对,其实没错,跟慧茹说得比较像,就是Rackspace虽然说在国内的动静不算太大,也还是我们的用户对它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在美国市场或者在其他的市场,它应该是跟那个业务,和亚马逊属于非常相似,跟亚马逊也是非常类似一个电商,它主要是提供这种服务器托管,也是这种基础设施租赁的云计算供应商,在全球也有十多个数据中心,主营的业务就是这种主机托管的业务,比如说在国内来说,因为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包括在亚马逊,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大家对它这个供应商也不是特别了解。 因为它是在中国地区,是在香港有一个数据中心,所以说香港应该算是它在亚太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虽然对Rackspace我们的这种用户可能不是特别了解,但是因为它跟美国宇航局NASA,在之前有一个合作的项目,就是我们现在谈得比较热的Openstack的开源的一个项目,它和NASA一同来做这个品牌,最后将这个开源的技术进行开源了,现在也是一个比较火的开源的架构,一个品牌。 所以说应该说它是一个Openstack背后一个很重要的支持方,或者是一个平台,是这样一个关系。我觉得在业务方面和亚马逊有一个非常高度的重合,也是跟亚马逊非常直接的一个竞争对手,但是我们看到可能在亚马逊,不管是美国市场,在中国这种粉丝,人气也是非常旺,但是一直都没有,迟迟没有听到Rackspace很多方面的消息出来,就觉得可能也是它最近发力的一个动作,就是想在云计算的这种基础设施领域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力,或者有一个大的动作,这应该是一个开始的方面。 丁慧茹:其实它目前在国内还是没有什么案例的。 王涛:对。 丁慧茹:亚马逊还不太一样,我们今天看到亚马逊在国内有一些案例,比如说像小米就是亚马逊的客户,老梁在你来看,最近很多人,或者很多厂商也愿意和亚马逊去对比的,你觉得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的优势相当明显吗? 梁钦:我觉得要分具体,具细分析一下,亚马逊我觉得它是公有云里面非常领先的一个厂商,现在跟对亚马逊扯在一块的有很多人,尤其是IBM,我们谈了很多次,尤其它跟CIA的大单之后,IBM到底是不是在云方面和亚马逊竞争力谁强或者谁弱这样的话题,讨论可以说是没有一个答案,目前来说没有答案,但是我们看到亚马逊它确实在全球有几十万的用户,在中国也有很多这种比如说它base在中国,但是它有海外业务的这些企业,比如说小米,还有海豚浏览器这一系列的厂商,它能借助亚马逊这个平台很好扩展国外的业务。 其实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亚马逊的一个大会,亚马逊的AWS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据我所知,之前我们知道亚马逊AWS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必要搭建这个数据中心,或者我没有能力搭建数据中心,它借助AWS可以很快整合它的业务。 但是现在亚马逊开始着手要进军大企业的市场,但是这个大企业的市场往往又是IBM所专长的领域,所以说双方都在较劲,其实现在IBM也在谈新世界和旧世界,它所谓旧世界就是之前它自己所做的这些私有云的范畴。亚马逊也在谈新旧世界,新世界就是它所专长的那个世界,就是公有云,它想借助这个,它前段时间也发布了类似一个过渡的工具似的,我可以帮助企业用户,行业用户,从旧有的私有云过渡到公有云,IBM前段时间也收购了Softlayer,也是非常有名的,可以说跟AWS绝对竞争关系的这样一个公有云的企业,它收购之后,自己原有的SAE进行了整合,现在Softlayer成了IBM旗下公有云的平台,这之间当然现在没有一个定论,所以说刚才我们回到了中国,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中国来说,微软Windows Azure今年在中国落地,前一段时间SAP也在中国有一个落地,当然它是SAAS层面的。 所以,AWS何时宣布在中国展开业务,这是一个不能叫谜吧,大家都期待的一个话题,IBM今年也跟首都在线展开了合作,我觉得国内的公有云是一触即发,可能还没有到那个点,已经差不多了,闸门马上就要开的这样一个局面。 丁慧茹:听上去这个市场还挺有意思的,之前和亚马逊接触的时候也听到了他说其实虽然我们数据中心没有在中国,看样子它在中国很多布局,包括说他们的代理商,我了解几千家了,其实是有很多这样一些布局的。刚才我们说是这种国际厂商在国内集团市场,其实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公有云厂商,阿里巴巴是一个典型了,在这礼拜的时候还有一家公司就是腾讯,它其实也是将自己的,原来九月份的时候它其实就已经公开测试它的公有云平台了,但是在这个礼拜的时候,它特别强调了它社交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现在都知道的微信。所以老梁你分析一下,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包括像腾讯,百度,阿里都在做公有云,你会觉得这些互联网公司做公有云最大的基础是什么? 梁钦:首先它自己在用,像亚马逊它也是,比如基于AWS,其实很大程度支撑了它电商的业务。我们再反观到国内的一些企业也基本是这样,阿里巴巴它是天猫也好,淘宝也好,可能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基于这个阿里云所做的。再看腾讯刚才你也提到了微信,也是包括比如说它的一些游戏业务,还有一些其他类的业务,它也有电商——易讯,这一系列,这个基础其实我觉得它就是在使用这个过程中就总结出非常多的,不能叫经验,它就有很多成功的体验或者案例,比如说支撑它介绍到跟它业务相似的这些企业,这段时间其实有很大一个热点就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当然又要提到IBM,IBM也在看,当然这个由头来自于CIA的话题,前一段时间我也跟IBM的一个专家,他叫下一代技术平台的CTO,这个人他有很大的发言权,他在IBM大概有三、四十年,这么长,他经历了IBM在互联网时代,几乎也经历了比如从大机到Client/Server,然后互联网又到现在的移动互联或者云计算大数据这个时代。他说IBM优势在于,一方面可能大公司病,大企业病,我稳扎稳打帮助用户维持当下的这些,另一方面他在积极学习,当然说到这一点,IBM其实我们谈到刚才那个话题,在金融行业,IBM可能是不能叫资深,他有很强的优势,当然他看互联网金融这个话题,他会有种本位主义,他首先觉得我提供这个可能是最稳定的,最安全的方案。那么互联网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说可扩展,因为CIA这个单子也主要是输在可扩展方面,马上IBM就和总部,比如说有了Softlayer以后,它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就是回到刚才这样一个话题,互联网公司它之前,比如它做电商的,可能对小的企业有很好的,比如说我有很多的,我怎么样搭设我的基础架构,怎么把我的平台应用,怎么样假设,但是在金融业确实还是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而且IBM challenge的安全问题,确实是互联网企业需要考虑的。而且当然IBM的专家也提到,说这个国家目前来说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是相对宽容的,将来如果某家出现了,这段时间当然有很多这种小的互联网公司融资各方面都在收缩,所以说到底谁会赢现在还真不好说。 丁慧茹:我觉得刚才老梁已经提到了互联网金融,我也补充一下,其实在上个礼拜的时候,腾讯公司搞的微信合作伙伴大会,我知道这些信息当然是从非腾讯的人现场所传达,他说其实现在的微信大家看到它只是一个社交的东西,但其实它可能互联网金融一个非常大的介入者,或者它是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个非常大的竞争对手,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去试一下,你可以通过微信上面做很多交流,你可以去购买,你可以任何的购买,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很多的企业,比如说一些金融公司,比如我们说招商银行,它有这样一个微信公共帐号,你在这个公共帐号所实现的功能相当于你下一个招商银行APP实现的功能,你不需要去下一个它的客户端,你在微信里全部都可以实现。所以这可能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里一个特别大的切入,我也想问一下王涛,刚才你提到说IBM对于这种互联网金融自己会有一些担忧,其实我想它也会感受到一些压力,王涛,是不是现在看到不仅仅是IBM,我们原来看到了很多IT厂商,因为可能他们自己提出云计算,他们自己提出大数据,他觉得这些东西很重要,但是越来越发展其实不受他们控制了,会发现一些偏差,我们现在看到讨论很多非常热的云的案例或者数据分析的案例,发现好像和那些原本提这些公司有点偏差。 梁钦:感觉都撇开了,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前一段时间跟广彬聊,说现在互联网不能叫狡猾,特别聪明,而且我职业找广达之类的厂商就OK了,我说出我的需求你就给我定制,甚至刚才说Openstack,这是用户发起的一个标准,就感觉一下把厂商踢开了,但是我觉得,我有一个问号,王涛给我们一个答案。 王涛:没错,梁总刚才提到这个问题,现在互联网行业非常普遍,我们看到国外这种大的互联网企业,Google,Facebook,它们都有这样一个计划,以前的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规模是非常大的,每次采购这种服务器的规模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说应该算是这种OEM服务器厂商的大客户,现在他们应该是掌握了这种比较大的购买的权利,所以说它可能就会直接跳过OEM,直接去我们处理器的供应商,像VMWare,英特尔,AMD,直接去给它们谈这种你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处理器,可能就在一个白牌机的基础上改一下,搭建一个自己的标签可能也不需要什么样任何一个服务器厂商的牌子了,我就是能用得好,能管理好就OK了。 丁慧茹:原来这种传统厂商,它所谓的品牌优势好像都已经被弱化了。 王涛:并不会看重这个东西。[00:14:00] 责编:孟芳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