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Google 苹果 那些巨无霸的饕餮盛宴

来源:慧聪电子网  作者:王文明
2012/10/23 9:52:26
现在,让我们再从头看一下Google的收购简史,我只能说是简史,因为Google的其余各种收购已经步入两位数。从这里,也许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这样的产业巨无霸是怎样炼成的,他们需要有核心的技术、产品、更需要长远的眼光和大胆的作风,这些,都是国内电子企业学习的对象。

本文关键字: google 收购

汽车人,变形出发!小时候,每当听到电视里的“擎天柱”威武的喊出这句台词时,我都会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随着七七咔咔的变形音效,机器人神奇的变成一辆辆帅气的跑车冲出基地,拯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虽然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邪不胜正”,但汽车人们却时常不是那帮可以飞来飞去的霸天虎的对手。于是乎,他们又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好汉难敌四手”。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导下,汽车人集合群众力量,将自己变成一个个插件,组合成了一个大型机器战士。在这个揉和了古人智慧、汽车人先进生产力的强力战斗机器帮助下,正义渐渐占了上风。也许那时的我们,不懂得这些机器的组合符不符合物理机械及工程生命等等各类学科的常理。但是,对于“人多力量大”的道理,童鞋们还是一致表示了赞许和肯定。实际上明白这个道理的,不止是汽车人,许多企业和公司也在很早已前就开始了他们组装“巨无霸”的旅程。

    首先来看一组数据:    

1、2006年1月17日,Google花了1.02亿美元收购dMarc,欲涉足广播广告市场。    

2、2009年8月,Google以1.33亿美元收购美国一家视讯压缩科技公司On2Technologies。    

3、2010年8月5日,Google以1.82亿美元外加4600万美元的“挽留金”收购Slide。    

4、2007年7月9日,Google花了6.25亿美元收购电子邮件安全公司Postini。    

5、2009年9月11日,Google花费7.5亿美元收购AdMob。    

6、2010年7月1日,Google花了7亿美元收购ITA。    

7、2006年10月10日,Google收购YouTube,花费16.5亿美元。    

8、2007年4月13日,Google收以31亿美元现金收购DoubleClick。    

9、2012年8月1日,被Google以4.5亿美元收购Wildfire。    

10、2011年8月15日,Google和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宣布,Google将以每股40.0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额约125亿美元。    

大餐前的开胃酒    

以上名单,列出了Google自2006年到2012年之间的一些收购清单,与苹果的收购相比,Google更加的大手笔,动辄上亿美元出手。在名单里,价格最低的收购,便是2006年花费1.02亿美元对dMarc的收购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oogle喝下的这杯“开胃酒”。

dMarc   

对于这杯酒之前的业绩,我们并不是很了解。实际上,也不需要详细的打探,总之,一直在兢兢业业做搜索引擎的Google,搜到了这家公司,并且发现dMarc广播公司开发了一款自动化平台,这款产品能让广告客户能够更轻松地安排时间,并通过电台发布广告,并且在这些广告播出时广告客户能够得到相关消息。这一点,对于做广播电台的公司来说,dMarc的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安排广告的时间和位置,帮助广播电台降低成本。Google想要让自己的广告领域更加广阔。于是毫不犹豫的干了这杯开胃酒,   

 从这笔收购可以看出,Google不满足于当时的现状,有意进军电台广告业务。当初是基于何种考虑,我们在这里就不作讨论了,毕竟已经年代久远。并且在2009年的时候,Google也关闭了在这项领域的投入。但是,可以看出Google想要扩大自己在各行业的影响力,和盈利的决心,并且还不小。 其实,这只是开始。    

一份大牛排    

同年10月,喝下开胃酒的Google,果然胃口大开,在收购dMarc还未满一年,Google又败家了,点了一道肥嫩的大份牛排。

google收购YouTube    

也许是看到在自家搜索引擎上搜索YouTube的用户实在太多了,抑或是GoogleCEO在当时也已经是个视频控了。无论怎样,Google是铁了心想要YouTube跟自己混。年初刚刚将dMarc广播公司的技术收入囊中,临近年末,再次将势头正劲的视频网站召至麾下,也许我们能隐约的感觉到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事实证明,Google的这次收购不像上次那么失败,YouTube到现在还在健康运转,这笔收购增加了Google用户的粘性。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在互联网发展的头10年中,Web的重点是文本、图像、网页。但是,随着宽带用户超过网民总数的一半儿,网速越来越给力时,文本就过时了。新一代的网站上将有大量视频内容,用户已然不能满足从于黑压压的文字里寻找宝藏,会动的,会动的影儿才是我们需要的!Google听到了,看来谷歌实在不只是个吃货,还很会察言观色。在他还没有变的更贵之前,谷歌义无反顾的在菜单上点YouTube的名字。这也意味着,Google已经做好准备,迎接社交视频Web时代的到来。    

需要点儿胡椒粉    

也许是因为开胃酒后来让Google有些许的难受,抑或是牛排的滋味不如Google想像中的美味。他决定再来点儿什么。    2009年8月,Google以1.33亿美元收购On2 Technologies。这笔收购我把它形容为一瓶胡椒粉。在这里,首先有请餐厅服务生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味调料。

On2 Technologies    

On2 Technologies是美国一家视讯压缩科技公司,前身是The Duck Corporation,以开发True MotionS、True Motion2、VP3、VP4、VP5、True MotionVP6,True MotionVP7以及VP8等产品闻名,并且……    

好了,好了,简单介绍就可以。虽然简单了点儿,但这家公司却不那么简单,On2 Technologies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CliftonPark。主要为当前的主流桌面及移动应用提供视频压缩技术。他们的客户包括Adobe,Skype,Nokia,Infineon,SunMicrosystems,Mediatek,Sony,Brightcove,以及MoveNetworks等。在有着不俗实力的客户资源情况下,并且互联网正在走向Web视频时代的良好发展愿景下,Google想要在YouTube这份牛排上洒上这瓶胡椒粉似乎并不太容易。笔者查看了当时的一些新闻和报道,On2Technologies的股东们对Google当时的报价相当不满意。但2008年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大规模经济危机,让Google有了一点儿底气,也许让On2有些踌躇,但结果是,胡椒牛排被塞进了嘴里。     

意犹未尽 也许该来道硬菜    

牛排在撒上黑胡椒后,味道顿时鲜美无比。据业内人士评估,YouTube目前每年为Google至少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想要成为巨无霸级别,Google还需要更有力的支持。    

如今,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风靡全球,成为与另一个越级吃货苹果的强劲对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Google长远的眼光。实际上,这次被收购的对象,也是业界数一数二的科技公司,他们研发了全球第一款手机。没错,就是摩托罗拉。现在提起安卓系统,大家都知道是Google的,然而实际上,安卓也是Google的一道菜。    早在2000年,摩托罗拉便意识到,手机需要一个能统一江湖的操作系统,并开始着手研发,遗憾的是,这次摩托开向了错误的方向。摩托罗拉弄出一个以JAVA平台为基础开发出的手机系统,这个系统对硬件有着近乎疯狂的渴求,以当时的硬件水平,该系统的速度可以与法国美味——大蜗牛论个高下,按着摩尔定律来计算,未来内硬件的发展都无法实现。因此,摩托罗拉不得不沮丧地放弃该平台。但与此同时,2004年,一个叫做AndyRobin的小团队,在Linux手机平台上却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随后这个小团队和他们的成果,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归入Google麾下。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知道了,这个AndyRobin小队在Linux平台上的突破,便是今天的安卓。    好了,好了,Google同志,把盘子放下,不要舔了。大餐马上来。    

奏完餐前小插曲,Google吃下了一道大餐。2011年8月15日,Google和摩托罗拉移动公司宣布,Google将以每股40.0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额约125亿美元。这笔收购是目前为止Google收购史上最败家的一笔花销。

谷歌将摩托国拉收入腹中  

 的确是道大菜    

虽然饥渴难耐。但我想,有必要听服务生介绍一下这道菜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果。    

摩托罗拉:流着贵族血液的皇族    

1969年,阿波罗11号使用摩托罗拉无线电从月球传来第一句话。    

1984年,全球第一款商用移动电话Dynatac诞生    

1999年,全球首款触摸屏手机A6188发布。    

2002年,全球首款360度旋转翻盖手机V70发布。    

2004年,全球首款13.9毫米金属机身超薄翻盖手机V3发布。    

2009年至今,摩托罗拉放弃其他平台专注于Andorid操作系统,并且迅速的获得用户的认可。    

然后,没有了。    

在手机的2G时代,摩托罗拉是当之无愧的皇者,摩托罗拉凭借着先进的技术优势,丰富的无线产品研发及销售经验,牢牢把控着全球手机行业的头把交椅。各种全新的产品一应俱全。2003年,摩托罗拉开始发光,大名鼎鼎的V3,超薄刀锋设计把手机从一个大砖头变成一个更加小巧的玩意。根据不完全统计,V3曾经先后销售超过1亿部,将摩托罗拉的声望推向了顶峰。    

然而盛极而衰几乎是每一个王朝不可避免的宿命,从V3之后摩托罗拉开始固步自封,之前的激情与创造力似乎随着V3而烟消云散。短短的几年时间,摩托罗拉从云端跌到了低谷,产品滞销,高层变动频繁,市场份额快速下跌。在最为危险的时候摩托罗拉亏损30亿美元,这几乎是现在任何公司都无法承受的损失。    

直到2010年,桑杰博士的到来为摩托罗拉指明了条明路。凭借着优秀的工程师功底,摩托罗拉的第一款Andorid手机Cliq开始发起绝地反击,Milestone、DROIDX、ATRIX4G一部产品接一部,好评一波接着一波。2010年第三季度,摩托罗拉首次扭亏为盈,将岌岌可危的摩托从悬崖的边上拽了回来。现在,元气大伤的摩托罗拉还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是,这个时间要多久呢?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是个好同志    

Google很有钱,从一直浮现各媒体的Google员工待遇,到一笔笔大开销的收购,都在告诉大家,Google是个挥金如土,有钱而有才情的公子哥。在收购摩托罗拉之前,Google的绝大部分收益,都来自于他的老本行——搜索引擎。在这台全球第一的搜索引擎转动下,带动的是Google巨海量的广告收入。    

根据Google公司的数据,Google的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核心的搜索业务。而Gmail、GoogleMap、GooleDocs、Googlereader这些业务,则更像是为广告服务的。因此,实际上由Google最早牵头开发的Andorid系统,也是希望能够让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搜索广告的增长点。你看,你们都冤枉Google了,他是个很老实本份的好孩纸,只是想从自己的搜索引擎里挖出更多的黄金而已,所以说,Android一开始的对手并不是苹果iOS、也不是Symbian,而是手机浏览器。没错,欧朋和UC浏览器如果有幸看到这里,应该松口气了,但谷歌的手机浏览器目前也在不断更新中。所以,上面二位,松口气可以,但不要大发了,这口气松大发了,就续不上了。当然,情况在后来发生了变化。    

在GoogleI/O2011大会结束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Andorid之父AndyRobin在Twitter上宣布:Andorid设备每天激活量超过55万台!这个数字在一个月前还是50万。这个数字让Andorid系统成为最耀眼的明星!Google突然意识到Android不仅仅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地方,而且还将会成为抗衡微软、苹果的最好武器。   

甩开腮帮子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能成为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的理由,直接促成Google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最大原因,只是因为几页飘渺的打印纸。    自打有人发明了专利申请以来,专利便成了比伊拉克还阿富汗的战场,今天你抢了我的,你给我赔钱,明天我抢了他的,给钱。当然过程没有这么和谐,各种唇枪舌战、你推我挡是免不了的。而在手机领域,对于操作系统的专利诉讼更是如涛涛江水,连绵不绝。前有诺基亚的赛班系统风头渐下,后有苹果IOS不断高涨,加之微软也看中这块肥肉,携windows进来瞎搅和。Google手握安卓这柄利剑,想让我就此安份守已的吃老本儿?做梦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关于智能手机方面的专利诉讼开始粉墨登场,苹果、Googel、微软、HTC、摩托罗拉、三星、诺基亚全部加入战团。你踩我尾巴,我挠你后脖梗的叫声此起彼伏。只要是掐架,就有胜负,苹果败诉与诺基亚,前者向后者缴纳了不菲的授权费用,而HTC这个还算是比较新兴的厂商就吃亏不少,在Android专利大战当中一直都处于比较劣势的一面,三星与苹果更是将这场架掐出了高潮,二人在全球各国法院展开24小时全时区争斗,结果各有胜负。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擦干了脸上的泪,洗掉了指甲缝里的血后,依然可以柔情蜜意、共同合作。与此同时,Google的Andorid专利也是频繁遭到微软、苹果方面的围剿。专利证书那几页飘渺的打印纸,让列位大哥们面红耳赤,抵面而战。    

根据Google在收购前的调查,摩托罗拉目前有多达1.7万的专利技术,其中7000个正在审批,这些专利,才是Google看中这盘大餐的主要原因。而摩托罗拉作为手机行业的开山鼻祖旗下的专利必然不少。借此也可以扭转在与微软、苹果方面博弈的不利局面。正如Google宣布的那样,我们致力于保护Andorid生态环境,为合作伙伴创造最好的环境。自此以后,Google吃下的这顿大餐开始在内部发酵,将为Google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实际上,由Google的不断收购而加入战团带来的全球移动通讯产业的迅速变革,还远未结束。现在,让我们再从头看一下Google的收购简史,我只能说是简史,因为Google的其余各种收购已经步入两位数。从这里,也许我们能够看到一些这样的产业巨无霸是怎样炼成的,他们需要有核心的技术、产品、更需要长远的眼光和大胆的作风,这些,都是国内电子企业学习的对象。然而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让我们再回到在开始时说到的情景,是的,变形金刚。他们就像变形金刚里面的组合机器人,发现让自己可以更加强大的元器件之后,便通过收购的方式收入囊中,再与已有的相关系统进行融合,Google和苹果都是在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通过不断的收购,不断在自己身上安装各种插件,与各种行业各种方面和各种产品的企业进行竞争。看起来,这样的局面稍显凌乱。但是这样的局面,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发展、繁荣,可以让企业的业务更加多元化,让各家公司的产品更加完美,让行业在刺激下不断前行。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是一场饕餮盛宴。

 

责编:梦右右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