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码二次转型:从“不叫联想的联想”到智慧城市自带领神州数码2001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作为董事局主席,郭为除了将神州数码打造成“不叫联想的联想”,还完成了对公司的再造,这对神州数码今天乃至未来的发展都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通过多个智能系统的联动,从而形成一个大的智慧系统,这就是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就是在智能化的基础上,使城市管理更有效、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让很多问题都可以被更加巧妙、灵活、有效地解决,从而逐步迈向幸福、繁荣、和谐、共赢的未来城市之路。 《21世纪》:实现这个理想状态需要哪些技术前提呢? 郭为:智慧城市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最相关的,也是三个层次。首先是互联网。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第一次在实体之外产生了一个虚拟空间,也有人称之为人类的第四空间,这个虚拟的世界和现实社会完全对应。那么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我们怎样生存、如何发展将成为新问题。 第二是物联网。这是中国的叫法,美国在这之前提出的名称是“传感网”或“自主网”。从理论上来讲,这会使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物体都变得可管理、可通讯,在虚拟空间中,互联网相当于对“人”的管理,而物联网相当于对“物”的管理。 第三是云计算。简单地说,以前是一个CPU处理一个任务,在云计算的虚拟运算环境里,变成一个CPU可以处理多个任务,而一个任务可以由多个CPU去处理,变成所谓“N对N”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出现,使得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1世纪》:你们的智慧城市与IBM的智慧地球区别在哪里? 郭为:两者还是有很大差异。IBM更倾向提供解决方案,神州数码更侧重运营服务。比如同样是做市民卡,IBM提供的是市民卡解决方案,而我们则是提供市民卡的运营服务。目前,神州数码已经在武汉、深圳、南京、郑州等一线城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技术支撑、市场认可度等方面也遥遥领先。 十年求索 《21世纪》:分拆、上市十年来,你觉得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 郭为: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变革,使得我们的业务能够从基础走向主流,再从主流走向前沿。 2000年到2001年,适逢互联网经济从泡沫走向衰败,我们被逼着去思考互联网是什么,未来是什么,最终提出电子商务四段论。我们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还处于基础建设阶段,在未来5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应用,会成为最主要的发展空间,并据此制定了我们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方向——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软件服务。 随着IT服务认识的深入,在神州数码的“二五”期间,我们进一步明确提出了IT服务的四个象限,定义了产品交付、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咨询规划四种服务形态,制定了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IT服务战略,推动公司全面转型。 随着战略的不断清晰,我们的业务边界被不断突破。从传统分销,到增值分销,再到自有网络业务;从个人消费业务,到区域客户业务,到行业大客户业务,再到智慧城市业务;从系统集成服务,到供应链服务、软件服务和运营服务。我们的业务版图日趋完善,形成了面向智慧城市全面覆盖的业务布局。 《21世纪》:这十年也有一些探索与失败的地方吧? 郭为:我们曾尝试过电子商务的探索,推出了e-Bridge神州商桥,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成为一个遗憾。但加深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为今天我们打造面向电子商务的供应链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十年,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在软件服务领域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艰难,在发展路径上不断“试错”,正是由于坚持,才走到了今天,成为一间有规模、有影响力、有价值的IT服务公司。 探索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成功的经验。与台湾鼎新的成功合作,使得我们坚信,只有秉承开放心态,和方方面面领域的领先者充分合作,才能够把业务做强做大。在零售终端掌控和区域覆盖上取得的初步突破,使得我们认识到,业务变革应该发源于实践,发源于市场最前端,而不是凭空想象。智慧城市让我们尝试从解决方案的实施者转变为城市的运营者。这些探索,也是学会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和创新业务模式的过程。 《21世纪》:你过去一直说神州数码是中国最大的整合IT服务商,那么未来十年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公司? 郭为:就叫“中国智慧城市专家”好了。 责编:流沙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