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两化融合指数发布尊敬的董宝青司长、刘健副主任、汤文侃区长助理,各位来宾上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正式发布2011年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的内容。我的介绍分四个方面:工作情况的简介;评估的结果;我们对评估结果做了分析以及有关的工作建议。 蔡伟杰:尊敬的董宝青司长、刘健副主任、汤文侃区长助理,各位来宾上午好!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今天这个场合跟大家一起来探讨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并且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正式发布2011年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的内容。我的介绍分四个方面:工作情况的简介;评估的结果;我们对评估结果做了分析以及有关的工作建议。 下面我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这项工作的有关情况。在2009年的时候,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指导下,我们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作为第三方的研究咨询机构,建设了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并且连续两年发布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目前这个指数已经列入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十二五"规划。 2009年,我们建立了这个指标体系,在建立指标体系之后,互联网中心依托浦东新区、松江、宝山、闵行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区县政府的配合,同时联合了上海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以及上海电气、上海纺织、宝钢等部分大型企业以及相关的一些行业协会,包括船舶、重型装备、汽车、集成电路、通信制造等一些行业的协会,连续两年开展了企业调查,为政府和企业科学评判两化融合现状水平,进行和态度有关推进措施,检验推进效果提供量化的依据和标准。其中2009年的指数,我们已经在去年7月举办的上海市推进两化融合高级培训班上进行了首次发布,所以今年我们是第二次将这个指数发布。 今年的这个指数发布,应该说我们也是前后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准备工作。去年10月份,我们正式启动了评估工作,11月底完成了对原来指标体系的完善和调整工作,今年我们是采用了网上的填报的方式,所以启动了网上数据采集的建设。同时我们也逐步启动了企业调查的准备和布置工作,这项工作是在去年的12月正式启动的。我们还是参照原来的做法,主要还是依托区县的经信委、科委开展更大规模的企业调查。 在今年的调查上面,企业的规模数量比原来有了明显的扩张,到了今年2月中旬,我们总部发放企业问卷超过4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16份。比前年增长了313.6%,其中回收大型企业问卷111份,比前年增加了42%。中小企业问卷1105份,较前年增加了4倍。所以,这就是整个在调研样本的规模上面,比前年是有了显著的增长。 按照经济总量来计算,这次调查的企业中有关工业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占到了上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1/4以上,这也是从侧面反映我们这次样本的选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代表性。根据区域划分,样本设计浦东、宝山、闵行、松江、杨浦、金山等18个区县,其中浦东新区企业的数量最多,总共是228家,占到了样本总数的18.8%。在今年4月底,我们正式完成了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今天也借这个机会跟大家正式发布指数的有关情况。 第二方面是我们这次评估工作的一些主要的结果,通过企业调查,结合社会宏观领域有关的梳理,我们进行了认真地测算。结果是2010年,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72.3分,这个分值比2009年总体提高了2.92分。原来在2009-2011三年的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上海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是达到72分,我们调查分析下来最后的得分是超过了原来的目标0.3分。这样的一个得分到底代表了上海的两化融合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们是有这样的一个判断,按照国际比较主流的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标准,我们认为上海在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一个向基本融合、向全面融合的发展过程中,但是离全面融合的门槛应该说我们是越来越近。我们认为全面融合是80分以上就可以达到这个阶段。 通过对评估结果的进一步比较,我们发现2010年上海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得分比2009年增幅4.21%,这个中间进步最快的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同比提高了4.55分,提高了6.7%。其次,是社会领域的得分,提高了2.22分。中小企业的得分基本上有所降低,这个主要是因为我们这次样本的扩大,主要是在中小企业的层面,所以样本数量的扩大比较大,这也导致了我们在得分结果上面跟2009年相比差异不是特别显著。 以上是我们这次评估的一些主要情况。接下来我想简单地花一点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这个结果的一些观点,我们认为在这个分数中体现出上海两化融合的一些特征和趋势。我们发现首先是上海的企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从调查指数就可以反映出来,大型企业每百人的计算机数量达到了56.6台,同比增加了10.4%,应该说这个增幅还是比较大的,超过了95%的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的门户网站,同比增加了14%,有82.4%的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内部网络应用,同比增加了10.6%。77.8%的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内部邮件系统的应用,同比增加了16.3%。中小企业每百人的的计算机数量为57.8台,与2009年基本持平,2009年的时候这个数字是57.7台。建构企业网站和实现内部邮件系统的企业比例分别为82.2%和75.1%,同比分别提高了1%和14%。 第二个方面,我们认为这个企业信息化活动总体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大家可以从这个表格上看到,信息化投入超过企业收入在0.2%以上的大型企业,比例为39.6%。信息化投入在销售收入1.55%以上的中小企业比例为23.2%,比2009年增加了1.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信息化投入在销售选择上面,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是采用了不同的数字标准,这是因为大型企业规模相对比较大,所以它的信息化投入占据销售收入的比重相对来说比较低,所以我们在小型企业是采用了不一样的曲线。 此外,我们还可以发现内制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它的上升趋势是超过了外资企业。其中其他的企业主要是以一些民营企业为主,其他的企业投入相对增长快。大家也可以从这个表上看到,在大型企业和其他所有企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超过了60%,在中小企业也是超过了60%,在这个方面都是领先的。 第三个趋势,信息化建设重点突出、信息化效率提升比较明显。这一张表反映的是大型企业在信息化投入的项目数量的一个分布情况,统计显示2010年大型企业共增加新增信息化项目850万,平均每个企业7.8%左右,这些投入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设计、研发环节,也就是这个图表中最后的这一行,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明显的是超过了其他的环节。我们为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的经济调整和企业创新的成效。 另外,信息化对于大型企业相关增长的贡献较为明显,从产品的一致性和提高企业成本降低、企业资金周转提高、研发周期缩短等各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情况。平均来看,提升水平都超过了两位数。 第四、大型企业有关信息化的系统与功能模块除了CAD、MRP以及MS的普及率基本上与2009年持平以外,其他模块的普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CAD模块在2009年统计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00%,所以这是一个变化。 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水平在不同的环节都有了不同成本的提升,我们是分成了:企业管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市场流通,分成四个不同的环节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了分析预测。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有了明显的提升。 第五、大型企业业务流程平均信息化覆盖率达到了92.8%,同比提高了近2.5%。中小企业在业务流程、信息化的覆盖方面平均覆盖率达到了89.1%,提升了9.3%。94.4%的大型企业和71.9%的中小企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集成。同时,信息化的深度也相应的有所提高,这个图上反映的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流程水平,上面反映的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升水平,这个比例分别达到了49.2%和26.4%,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0%和6.5%。 根据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导向,今年我们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重点新增了对大型企业节能减排、使用信息化以及新兴的应用状况的一个考察。这里显示的是大型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化应用方面的一些工作情况。调查现实有55%的大型企业对能源消耗采用了数字化的监控方式,其中有12%的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能耗监管数字化,有37.2%的大型企业对污染排放采用了数字化的监管方式。其中7%的大型企业完全实现了企业的信息化监控。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26.9%的大型企业表示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对云计算、物联网等一些新兴技术已经有所应用。此外,有20.4%的企业已经有相关的应用计划,这个加起来差不多接近一半。 以上是我们对这调查结果的一些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和对数据的分析过程中,我们认为上海的发展整体来说非常快速,但是也是面临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最后我想把这些问题和建议提出来,跟我们的一些专家分享。 一、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的评估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通过调查我们注意到,能够量化评估自身信息化效率的大型企业比例还比较低。我们在资金周转的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合格率以及客户满意度四个层面,让企业来填报企业信息化评估机制的建立程度。大型企业能够进行一个自身评估大概能占有30%左右,所以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效率有待提高。应该说去年大型企业的平均新增项目是10.5%,这个比外资企业的要高。但是如果把这个项目的数量除以他投资的效益来看,外资企业是最高的。我们认为除了在注重信息化项目数量增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信息化的效益问题。 三、我们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针对性引导。我们建议一个是针对企业信息化覆盖率高、功能块、普及率普遍提高的局面,要引导企业推进PDM、SRM、SR等跨环节、高层次工具系统平台的使用。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方面,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引导企业加强在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化应用。引导已经有计划的企业启动对新兴技术的投入和研发,推进新兴技术的应用。根据企业产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引导企业着力提升自身产品的信息化附加值。 四、我们认为整个的两化融合工作推进方式和对象需要适度地转变,我们发现对大型企业两化融合重点支持的工作,对整个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方面做出一些适度调整,更好地促进上海市两化融合的工作。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些,以上就是我今天讲的内容。谢谢! 主持人张爱平:感谢蔡伟杰博士对上海市两化融合指数与研究的情况做的介绍,我们作为今天会议的主办方之一,也非常期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所有的企业共同支持两化融合指数的进一步完善。
责编:李代丽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