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大连软件业再造硬实力过去八年,大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转变,2010年产值超过人民币500亿元,成为继重化工之后大连的又一支柱产业。在此过程中,堪称国内同行业展会中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中国软交会,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 从术语上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外包,可分为给境内客户提供的在岸外包,以及给境外客户提供的离岸外包两种。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中国每年离岸外包执行额大约是100亿美元上下,大连占据7%左右的份额,在各大城市里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上毗邻日韩,彼此投资和贸易来往频繁,而这两个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是服务外包的需求大户。 据统计,目前大连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者近9万人,本地高等院校每年培养的IT类毕业生超过1万人,软件外包业基层人才供应充裕,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如大连的软件外包从业人员平均月薪为人民币2000元~3000元,相当于北京的80%、印度“软件外包之都”班加罗尔的70%,软件工程师的月薪仅相当于日本同行的1/10左右,而大连的地价比北京和上海要便宜得多,跟寸土寸金的东京和大阪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我相信大连的离岸外包业务保持20%~30%的年增长速度没什么问题,”刘德春说,“但我们应该两条腿走路,争取把国内的在岸外包市场也做起来。” 过去几年间,立足大连的东软、华信等软件服务龙头企业,还有知名度甚高的大连软件园等,都先后实施了全国发展战略,天津、无锡、苏州、深圳等城市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刘德春说,现在国内不少城市都在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情况类似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谁也不服谁,但有一个权威数据足以说明,大连应该是这方面的全国第一。 据他透露,为了支持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商务部专门出台政策规定:各地每引进一名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由国家补贴4500元,过去三年来,大连市拿到的这项补贴资金总额,每年均名列全国各城市之首。 人才决胜 但随着国内其他城市以更多发展机会和更优厚的待遇争相“挖角”,如何解决中高层次人才饥渴,以支持相关产业不断升级,是大连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 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深圳、广州、武汉、哈尔滨、成都、南京、西安、济南、杭州、合肥、南昌、长沙、大庆、苏州、无锡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实行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措施。 尽管起步较早的大连誓言要当“软件业领军城市”,不过后来者也有各自的优势。综合实力强劲的京沪自不待言,台商云集、制造业基础雄厚的苏州和无锡,尖端人才荟萃、科研能力位居全国第三的西安,毗邻香港、中高端服务业发达的深圳等等,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竞争力。 把自己比作大连IT软件业中“新的一员”的曹爱华说,我们也意识到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将决胜未来,所以制定了“三大战略方针”。 首先是育才。比如总部设在大连软件园的东软信息学院,是国内最大最早的软件学院,现已在成都以及广东南海开办分校,在校生总数达2.5万人。同时,大连又创建了国内第一所软件高级经理人学院,并专门设立了IT教师培训资金。 其次是引才。2004年,大连市制定软件高级人才奖励政策,至今连续6年累计发放奖金人民币2.8亿元,从2005年开始,连续5年组织软件人才国际、国内巡回招聘活动,累计引进高层次软件人才1万多人。 最后是留才。2008年以来,大连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对在大连工作的软件人才的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大开绿灯”。 但曹爱华强调,面对众多服务外包试点城市的竞争,大连并没有过分担忧,毕竟已经先走了十多年,形成了可观的产业规模,而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集聚效应,有了集聚效应,就有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责编:流沙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