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斌:期货信息化梦想导师

来源: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14/3/12 19:04:08
通过对业务运行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时展示业务系统和业务流畅的工作状态,基本实现了对所有关键结点的自动化监控,及时了解交易数据处理及全场交易情况。

本文关键字: 期货 信息化 刘铁斌

一身清爽的米色西服,搭配深蓝色西裤。与此前电话沟通中的感受不同,眼前的刘铁斌潇洒、随意,自然、亲切。多年的期货信息化从业经历,磨砺出他冷静客观、稳重内敛的性格。交流时,却又多了一份谦和与耐心。

从事期货业20年,虽曾辗转离开,做过投资,与朋友合伙搞公司,混迹于外企,刘铁斌仍算得上不折不扣的期货业“元老”.

“1993年,我第一次接触期货市场,当时正就职于清华紫光集团期货部。”他淡淡道:“当时北京商品交易所的第一套交易系统就是清华紫光集团研发出来的。”

“三年之后之所以选择离开期货业,是因为当时的市场环境太混乱。”1998年,刘铁斌出国留学,主攻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2000年回国,正值中国期货业协会筹备,又得机会重返让他“魂牵梦萦”的期货行业。

刘铁斌注定与期货结下不解之缘。伴随中期协成长走过的十三年岁月,他经历着从被动响应协会内部系统运维“救火队”到强健期货IT筋骨“手术师”的角色转变。在期货信息化发展变迁中,一位资深信息化专家的光荣与梦想清晰浮现。

期货业信息化有力“推手”

中国期货业协会信息技术部从最初服务于协会内部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并介入期货行业层面的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工作中。正是基于一系列标准化体系框架的制定,期货IT管理整体无序的局面得以扭转,期货公司管理者也获得了考量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合理规划IT投入的参考依据。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您进入中期协之前,期货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如何?

刘铁斌:从1993年有期货交易以来,一台服务器、一条电话线、一台终端,就构成了期货公司“电子化交易平台”雏形,这时候的业务模式是场外报单,即客户通过电话下单,报到场内,由场内“红马甲”通过交易系统成交。1993年到2000年,由于期货代理行快速发展,加上市场因法规与监管手段上不到位,国内期货业处于混乱期和整顿期。

直到2000年,期货公司数量达197家,但信息化程度普遍较差,一个期货公司仅配备一两个技术人员,电脑设备非常陈旧,大部分公司是处于亏损状况。2007年,随着行业政策逐渐明朗,期货交易新品种相继推出,市场活跃度得到明显提升,交易量跳跃式发展也刺激了期货IT系统的第一次规模性投入,且这次投入更多停留在软件系统和硬件环境的完善提升方面。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于2000年加入中期协信息技术部,是如何改变期货市场起步晚、信息系统薄弱单一这一现状的?

刘铁斌:中期协信息技术部最初主要的职能还是服务于内部,如协会内部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以及办公电子设施的建设、管理及维护等。对行业承担的职能也是从尝试一些辅助功能开始,如建立行业信息管理平台,对期货公司、期货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成绩以及期货投资者信用风险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2007年开始,我们才开始制定期货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目前我们发布了7个指引,涉及期货业IT治理、风险控制、接口开放、网上交易管理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指引是2009年发布的《期货公司信息技术管理指引》。

共2页: 上一页1 [2]
责编:王雅京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