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付大数据的小伎俩大数据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各行各业,到处都有人谈论大数据。 从此,所有人都倒向鸟枪法。 每次只拿一条序列,速度还是成问题。人基因组计划历时10年,光文特尔的私人公司就花了10亿美金,只测出一个人的基因。还有谁能付得起这样的代价呢?於是,提高规模就成了紧迫的任务。如果一次检验能拿到几百万条序列,读基因不就像读小说了吗?这一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人们还真的通过平行测序做到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为了实现超大规模,就不得不牺牲长度,由1000倒退回100。新技术刚起步的时候还要短,只有区区35个字,简直令人齿冷。尽管长度短,数据总量却不少,是原来的6百万倍。靠长度35的片段居然能拼出基因组,不能不令人惊叹。基因技术终於跨出了一大步,被尊为第二代。 官二代、富二代,都不如基因技术第二代。这一跨越留给人们的印象实在太深了,流风余韵,以至今天,尽管二代技术的长度能轻松达到两三百,还是经常有人问:你们还做35吗? 片段化看似笨拙、凌乱,没有效率,却是快刀斩乱麻地解决复杂问题、对付大数据的不二法门。我们做美味的狮子头,要把五花肉乱刀剁碎。被剁碎的基因组,味道也很鲜美。 创新没有止境。新技术虽然大获成功,但是读长实在短了点,对不住人,数据组装相当吃力。那是用筷子拼出京广线的活儿,计算机都是一屋子、一屋子地摆着,蔚为壮观,也令人望洋兴叹。如何提高效率呢?人们又想起了基因分组的老黄历。把基因切成大片段后,分别做好标记,各自处理成二代测序所要求的长短,再混合起来一起测序。在数据组装的时候,先按记号分别组装,形成骨架,再用骨架进行第二轮组装。本来一步完成的任务,现在分成两步,计算机的负担大大降低。想出这个金点子的人也成立了一家公司,总共只有6名员工。小公司被大公司收购,花费1.6亿美元。 看完近30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历程,你也许很不服气:这算什麽,也不过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对付基因组,只有延长、分组、拼图三招,程咬金的三板斧,来回折腾。是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对付大数据,要用小片段。 责编:王雅京 ![]()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
最新专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