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一级便利店配送系统改善

来源:万方数据  
2012/11/21 15:39:48
首先从物流配送的基本概念入手,研究S公司的物流现状。分析其配送控制的特点,并将所需功能全部考虑在其改善方案中。同时,根据对S公司的功能需求分析,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比较分析市场上主要的几类物流配送系统。在综合软件价格、维护费用和功能契合度三方面后,最终选释日立TMS系统。最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系统选型的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实现了配送业务流程的自动处理,提高了物流配送业务的效率。

本文关键字: SCM管理 配送系统改善

0. 引言

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物流配送在我国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送是物流业务的关键部分,优化配送有助于物流系统的提升,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发展。以及对整个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物流配送专家詹姆斯?阿尔里德在其专著《无声的革命》中写道:“通过提高物流配送打竞争战的时代已经悄悄来临。赢得这场战争关键环节是对连锁配送成本的控制,连锁企业配送具有高频度、小批量、配送点分散等特点。为了有效控制配送中发生的库存,运输等成本,必须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控制。一方面要在配送时效性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要在配送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同以前零散孤立的供应商联合协作,使连锁企业的销售速度、合理库存以及配送计划等决策与供应商的生产节奏相匹配。实现协作双赢。要实现上述要求。连锁配送必须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能够提供不同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高效物流配送信息系统作为支撑。

因此,如何有效地构建开放性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实现对配送各环节的跟踪控制,使数据在连锁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共享与交换,提高配送决策水平,达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次策水平的目标,成为连锁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急需解决的问题。

1. 问题描述

目前,S公司已经开始采用中央仓式的配送方式对各个便利店进行非油业务的配送。这种配送方式较之前的直配供应,有增加配送能力、提高出货量、降低配送成本等优点。但伴随着公司非油业务的迅猛发展,中央仓式的配送方式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以山东省的配送业务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问题如下:

1.1 中央仓的服务幅度过宽

目前山东省共有5个中央仓,负责该省17个地市的2200多家便利店的物流配送。辐射范围过大将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需求,很难实现高效运作、快速灵活的服务功能。

1.2 中央仓的仓储能力不足

五个中央仓的实际可用的面积仅为规划仓储面积的70%左右,各中央仓平均每个销售网点所占用的实际仓储面积的差距较大,最高的也仅为2.4m2。现有的仓储能力无法满足下游便利店的需求,易出现中央仓供货不足。紧急调货、多次配送的现象。

1.3 配送管理方式不合理

该公司将运输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公司,司机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路径选择,而未能科学合理的进行路径规划,难以提前估算运输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财力支出。

1.4 供应链整体信息沟通不及时

下游便利店的订货方式不科学,同时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便利店之间没有同步的信息沟通,导致中央仓出现供货不及时、货到即发、来不及拣货等情况的发生,从而将压力转嫁给物流配送环节。

2. 功能需求分析

结合上述物流现状分析,将对物流配送系统中的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配送系统这三个子系统进行深入地功能要求分析。通过细化到对各子系统各个流程的分析,充分挖掘出S公司对物流配送系统的功能要求。

对于S公司来说,由于其订单管理系统将面临简化接单作业、处理量多繁杂的订货资料、掌握订单进度等问题,因此S公司对其功能要求是:具备自动核查或提示功能;订货作业平准化,从而减少高峰期的拥挤:最好能满足连线输入功能。

对于仓储管理系统,通过作业漉程分析及该系统的功能模块的构建,S公司希望该子系统满足以下功能要求:(a)自动且精确更新各类信息;(b)查询、追踪货物信息;(c)动态分配货位,随机存储,最大限度利用仓储空间;(d)实现人力、物力资源的动态综合分配;(e)仓库综合盘点功能;(f)仓库内部随机抽查盘点;(g)对实时报表统计。

对于运输配送系统,S公司通过对各作业流程的深入挖掘,提出了如下功能要求:开发配送单数据导入接口:由系统对中央仓辐射的所有地市,进行自动配车;中央仓调度考虑全局。进行运力确认;增加对车辆进行审核的流程:提供额外费用确认和送货进度确认;导出物流业务经营效益分析图表;设定不同的运费参照标准。

3. 系统选型

为了将上述所需功能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实现,S公司拟采用标准的运输管理系统(Transportalion Managment System,TMS)。TMS是一套基于运输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S公司将从市场上选取的一款优质TMS系统来解决解决自身的运输作业管理。

S公司初步选取了3款较优的软件,分别是日立TMS、甲骨文G-LOG和博科TMS。为了能够在这3款软件中选出最适合S公司现状的一款,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

经过计算,得表1和表2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日立TMS(D1)的权重(0.435)远大于G-LOG(D2)的权重(0.277)和博科TMS的权重(0.288),因此,最终的决策方案是选择日立公司的TMS软件。

对于准则层B的3个因子进行分析,软件复杂度(B1)的权重最低(0.142),软件价格(B2)和软件功能(B3)的权重部比较高(皆为0.429),说明在决策中比较看重软件价格和软件功能是否强大,与现实决策中着承考虑成本与功能之间的性价比相符合。

进一步分析,选中方案日立TMS(D1)在着重考虑的软件价格(B1)方面权重较大,而软件功能方面(B2)与权重最大的G-LOG(D2)差距很小,同时在不着重考虑的软件复杂度(B3)方面。日立TMS(D1)的权重也明显大于其他两款软件,为此在最终的决策中日立TMS(D1)具有最大权重。

从准则层C总排序结果也可以看出,软件价格(C1)、维护费用(C2)和功能契合度(C4)权重值较大的,而如果单独考虑这三个因素,方案排序都是日立TMS软件最大。从分析中可知,日立TMS(D1)软件相对其他两款软件优势明显,在实际决策中选择该软件作为物流运输管理系统软件。

4. 配送系统实施

鉴于日立物流软件系统的高性价比,S公司进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由于其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在部署一段时间后替换原有的系统,并可将原系统的数据整合进新系统中,从而将在S公司广泛使用。

首先对公司的业务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找出公司希望改善的业务环节,在此基础上S公司进行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发展综合物流业务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分四个阶段完成:

4.1 一期

构筑TMS系统。TMS大部分只作为一个管理系统中的其中一个子系统来运用,其主要功能是对物流环节中的运输环节的具体管理,包括车辆管理,在运途中货物的管理等。TMS软件包能完全满足S公司对自动配车,自动打单,到货确认,综合查询,运费自动计算的需求,实现运输、业务流程的可视化监督。TMS配送运费管理系统的主要流程可以大致分成三大部分之间的数据传递,包括上位系统,TMS和其他系统。TMS导入后,整个系统的实施效果如下:a)自动配车;b)自动打单;c)运费自动计算;d)实际到货输入;e)综合查询功能。

4.2 二期

强化物流竞争力与系统无关,由S公司同中石化进行业务商谈,与客户获得双赢。

a) 巩固企业优势的需要。在导入TMS之后,让配送更加高效,让业务信息更加透明,让管理更加容易,让客户更加满意。在业务平稳运行之后,需要巩固企业的优势。b) 物流括动多样化。由于配送基本集中在每周五到周日,周一到周期这段时间,仓库资源基本闲置可以考虑扩展其他业务,比如说增加打包、拆箱等增值服务,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c) 增加采购业务和运力平衡。d) 多样性配送。随着中石化业务的发展,今后可能需要进行多种物流配送。S公司需要强化建设自己的硬件设施,跟上客户业务的发展。

4.3 三期

构筑仓库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首先,构筑仓库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的前提是S公司负责中石化的部分采购业务。对于S公司。可以增加采购业务,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取得效果将是增加新的收入来源,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分散运力、增加收入。

4.4 四期

细化管理手段,增加CPS组件,强化在途管理。S公司如何进行业务的效率化与改善:使用行动电话,实施简单、成本低,并且解决了货物在哪里,何时到达,谁签收的等问题。

完成对TMS,仓库管理系统和销售系统的构筑之后,开始将系统导入到正式的业务运营中去。

5. 总结

本文针对S公司的仓储及配送现状,找出功能不足之处,并分析相应功能需求,进行不同模块的功能划分。通过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开发实施,对S公司原有的物流管理流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实现了物料的定时、定点、定量配送,构建起了公司的物流配送管理平台,实现了S公司从领料制到科学配送制的跨越。通过业务流程的优化,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减少了人工成本。方案的最终实现,满足了管理分析的需要,使S公司的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责编:罗信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