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

来源:e-works  作者:赵群 张翔 李青绵
2010/11/24 10:23:32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制造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各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我国制造业增幅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制造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正承受着巨大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严峻挑战。

0 引言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制造业形势发生明显变化。一方面,各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持续下降,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我国制造业增幅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制造业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正承受着巨大危机,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已形成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以机械制造为例,我国正大步向前超过德国,成为新的机械制造第一大国,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圳。根据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机械制造业销售额为1.58万亿欧元,整体增长3%,其中,中国机械制造业销售额惊人增长30%,总额达到2710亿欧元,中国在世界市场中所占份额也达到了17.2%;德国机械制造业2008年销售额增长8%,总额为2330亿欧元,其世界市场占有率下降到14.7%;美国机械制造业销售额近2300亿欧元,下降达10%,世界占有率为14.6%。其后,世界市场占有率排名依次为日本11.8%、意大利6.8%。

本研究主要阐述了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路径选择。

1.1 制造业服务化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包括四个阶段:1)制造业企业仅提供物品;2)制造业企业提供物品和附加服务,如售后服务,服务被看作是附加物;3)制造业企业提供“物品一服务包”,服务被看作是提供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物品和服务构成完整的解决方案;4)基于物品的服务,就是把既有的实物产品作为平台,向顾客提供与物品相关的服务。

根据我国新型工业化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考虑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可以预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会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合作的交织,将为中国通过服务外包参与国际制造业服务化分工提供新的机遇。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势必引起服务产品需求的增长,其中,一些生产与消费在本国进行的服务产品由发达国家服务业提供;另一些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输的、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提供的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若由本国供给,将因人力资源昂贵而大大提高成本,故形成通过服务外包由国际市场供给的新需求。中国是人力资源丰富的大国,这就为中国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通过互联网向发达国家出口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提供了可能性。

1.2 制造业信息化趋势

1)管理信息化与技术信息化的融合应用需求将会凸显。国内制造企业将会越发重视新产品的研发能力、推向市场的速度和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由于国内制造企业用户的CAE、CAM等技术信息化应用能力较低,并且这一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国内制造企业将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研发项目管理、产品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转化速度等方面,这些都需要技术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应用。

2)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和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投入比例在企业营业额和利润中的比例仍然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软件和咨询服务在其信息化投入中的比例,也更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正因为如此,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积极推广制造业信息化,2008年,更组建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因此,中国制造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一个必然趋势。

1.3 制造业绿色化趋势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对制造环境和制造过程而言,绿色制造主要涉及资源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最少化及综合利用。绿色制造体系如图1所示。

 

绿色制造体系

图1 绿色制造体系

2 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障碍

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力仍然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大的优势。

2.1 中国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较低环节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与德国相当,可以说是个制造大国,但是生产效率低。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是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

2.2 企业的品牌意识淡薄缺乏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国际品牌已经不单是某一种产品的名字和产品质量标志,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发挥着宣传本国思想意识、增强本国在世界上的认同感、传播和交流人类文明等巨大的作用。

目前,中国拥有的世界级品牌太少,而且整体竞争力不高。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且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1.8%。

2.3 体制性障碍的存在

如果说科技创新能力弱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那么,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科技、经济方面的体制弊端和观念至今仍是制约我国自主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一些科研单位封闭式的科技管理体制导致其游离在制造企业之外,不能围绕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和需求开展科研,成果也不易进入市场。而教育体制的缺陷,培养出的学生在工程、科研训练和生产实践方面的能力存在不足,更缺乏创新能力。

3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契机

3.1 国际环境现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值持续下降,各项统计均创下了各国历史下降幅度之最。

1) 受经济危机影响,德国经济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德国工业产值创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大降幅,原因是制造业和建筑业产值疲软,经过季节性因素调整后,德国2009年1月份工业产值较2008年12月份下降7.5%,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原因是制造业产值较上月下滑8.4%,建筑业产值较上月下滑7.8%。

2) 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英国2009年1月份制造业产值连续第十一个月下跌,而季度制造业产值创下自1968年开始统计该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数据显示,英国2009年1月份制造业产值较前月下降2.9%,2008年12月份制造业产值经修正后较11月份下降1.9%。2009年1月份制造业产值较上年同期下降12.8%,创下1981年1月份以来的最大降幅,同时大于2008年12月份经修正后的9.9%降幅。

3) 法国国家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汽车制造和机械生产等多数行业产值下滑拖累,法国2009年1月份工业产值较前月下降的幅度大于预期。法国国家统计机构Insee表示,法国2008年12月份工业产值较前月下降1.8%,2009年1月份工业产值较前月下降3.1%。

4) 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2009年2月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2009年1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十二个月收缩,但收缩幅度略小于前一个月。报告显示,供应管理协会编制的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2009年1月份为35.6,略高于2008年12月份创下的28年来的最低点32.9。制造业活动指数等于或高于50表明制造业扩张,低于50则表明该行业收缩。

5) 日本2008年12月份工业产值下降9.8%,为日本政府自1953年公布可比数据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11月份降幅为8.5%。然而2009年1月份日本工业产值较上月下降10.0%,降幅创历史最高纪录,因出口大幅减少导致制造商继续削减产量。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2009年1月份工业产值较上月降幅连续第三个月创出历史新高,这同时也是该数据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3.2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

从维持我国制造业现有发展规模与水平的角度看,当前新环境对我国制造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但从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与效益的角度看,当前的新环境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也带来了机遇,近日通过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2.1 国家政策优势

2009年2月4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机遇。

1)国产设备占有率将得到提高,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实现:(1)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政府将加大对于国产设备的采购比例,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设备需求来看,工程机械的受益程度最大;(2)在国家立项的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中,政府将优先采购国内较为成熟的专用设备,从重点工程的设备需求来看,包括冶金装备、高端机床及复合加工中心等受益程度较为明显;(3)国家建立的国产首台(套)装备风险补偿机制,将有助于带动企业加大对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力度,并提升高端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2)基础配套件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国家可能通过两种方式来提升国内基础配套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专项资金来扶持相关企业进行核心零/配件的研发;(2)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行业资源,采取自主研发或引进吸收来进行核心零/配件的突破。从目前国内基础配套件的供需格局来看,风电轴承及丁程机械液压件的受益较为明显。

3)政策支持将有助于国内企业进行行业整合。从机械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部分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具备进行行业整合的实力,一旦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相关企业将有望通过产业链的横向及纵向整合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实力,而从该项政策的受益对象来看,细分子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益程度最大。

3.2.2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和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3.2.3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十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仍处于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由此正在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发展需求,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同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迅速出台了扩大国内需求的十项措施,推出了以政府财政支出带动社会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的两年计划。2008年12月份的先期1000亿元投资,到目前为止,已全部落实。其直接影响是:促进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2009年一季度末,城乡居民金融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4.3亿元人民币,人均达到2万多元;同时,2009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比2008年同期和2008年全年都快。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3.2.4 金融危机下的挑战与机遇

世界金融危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创新没有产生足以支持新的产业诞生的技术成果,技术创新相对放缓是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至少在15~20年左右。如抓住机会,通过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可大幅度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在产业技术上的差距。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整体来讲,它可促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国内产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也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低成本抄底国外战略性基础产业的机会。在本次危机中,由于银行亏损,信贷紧缩,很多国外企业出现现金流短缺、经营困难,而中国外汇储备庞大,这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好的机会和条件:并购国外成长性企业,投资资源性行业,开展战略性收购和兼并,控制上游资源性、基础性的行业。中国企业和政府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4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路径

4.1 科学制定我国制造业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层次性,应根据不同行业和区域实际,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各地应根据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抓住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会,接受世界产业链的分工,主动有选择地接受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为区域性制造业集群的形成创造条件;在刺激自发性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注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生产要素,促进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4.2 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主要包括两方面:1)不断将信息技术、环保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融人产品技术之中,开发技术含量更高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2)不断将现代生产经营和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融进传统产业之中,实现优质、高效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改造提升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共有技术和相关配套技术水平、工艺和装备水平。

4.3 构建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把对创新的支持贯穿整个创新链。根据本国国情,应采取政府直接支持企业研发活动的政策,由此激发和引导企业在研发上更多地投入,并与研究部门及学校的创新价值链挂钩,加强与完善中介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此外,政府还要特别注意培养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和善经营的企业家,建立产、学、研合作培育人才的新机制,加强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

4.4 实行品牌战略发展创新经济

积极主动地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内涵和价值,使它成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并通过深化品牌内质,达到传播文化、提高潜在竞争力的目的。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及时跟踪国际科技最新动态,鼓励国内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中心,充分利用欧美信息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等有利条件,提升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适应高新科技不断创新的形势。

5 结语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受到了严重冲击,这也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基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中的优势,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如下。

1) 以政府为引导,基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科学制定和完善制造业发展政策、规划,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性,实现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制造与服务的相互渗透,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

2) 以创新为核心,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模式,以自主创新为主,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实现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中,推动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加快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

3) 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自身建设,并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加快发展绿色制造的可持续技术,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实现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

责编:赵新娜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著作权声明:畅享网文章著作权分属畅享网、网友和合作伙伴,部分非原创文章作者信息可能有所缺失,如需补充或修改请与我们联系,工作人员会在1个工作日内配合处理。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