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订阅畅享网微信

IT系列观察之四:民族管理软件的生存空间(王永强)

  作者:王永强
2003/5/28 9:46:22
本文关键字: 文章交流 IT产业观察

摘要:发展中国家似乎有“后发优势”,可坐享其科技成果,即装即行,一蹴而就地拥有最先进的手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IT系列观察之四:民族管理软件的生存空间

王永强

二十世纪末,起始于美国的“信息高速”(也称为Internet)已经叩开了“非接触经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大门,这条“七层”高的立体桥,一夜之间穿越了所有地理和意识形态的种种障碍,把地球上所有电脑都统一于TCP/IP之下。时至今日,这股强大的“数字洪流”,把发展中国家强行拖上了“高速轨道”。无论是好车、破车,只要入网,奔驰在Internet上,大家都是平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中国家似乎有“后发优势”,可坐享其科技成果,即装即行,一蹴而就地拥有最先进的手段。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发展中国家仍然是IT世界的“良民”而已,除了熟悉和适应这个环境之外,很难成为IT城邦的“议员”。

胜利者永远是“立法者”,IT领域不是“民主”的天国。

那么,IT的“良民”们,应该如何有为呢?

一、 IT城邦和IT公民之间的纵向分工

计算机一旦加上了软件就成了一个“万能的空间制造厂”, 大千世界的“万种风情”都可成为它的“byproduct”。“公民”与“邦主”,同在IT阳光之下,分工却有差别。邦主是立法者,整天忙于基本建设---城邦的宪法啦、各种标准啦、公共设施呀、协议呀、环境呀、工具和生产线、培训、发布通告等;公民们则忙于学习、游戏、接受证书、应用需求设和开发、升级和更新等。在这样一个繁忙景象的背后,我们看了四种东西:高速芯片、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应用程序。显然,前二种甚至前三种不属于“公民”职责。

二、 IT城邦游戏规则

IT虽然存在“现实的空间”,但与封建时期的“圈地”有很大的不同。数字空间是另一种玩法,它能“无中生有”或“于无地处”生“空间”,看看IT的“祖宗家谱”,在IBM一统江山的日子,半路杀出了“微软”、“SUN”、“INTEL”,“ORACLE”;在微软称霸江湖之地,冒出了个“LINUX”; 在C语言主导命令空间中,跳出了VB、ASP,之后又是JAVA、EJB抢占滩头,现在.NET面市。一路拚搏,无不围绕着:成本、易用、安全 三个主题。

这三个主题,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了这些核心竞争力,不愁 不日行中天。这种霸权的获得,靠的是“技术的先进性和垄断性”,客户被软件绑定,最初也是这种东西“始作俑者”。

三、 IT领袖与玩家

领袖与玩家的最大差别在于:

领袖知道下一步怎么玩,而玩家只知道闯关。

因为前者是游戏的立法者和开发者,后者是消费者,仅仅了解自己的口味,寻找适合自己水平的难度。所以前者比后者更会玩。数字空间有比现实空间更优越的地方,模拟现实游戏时,设计者比玩者更清楚怎样更能使玩家感到刺激、过瘾。管理软件的供应商也是如此,应比客户更了解客户自己,一个商业逻辑,转换为数字化的逻辑,不是一成不变地模拟事实,因为事实在软件中已变为“对象、事件、方法或是变量、消息、响应”。问题是在管理层面,用户会自认为他是本领域的“领袖”,造成“反客为主”的现象,在一个公认的IT领袖面前,用户才肯低下高贵的头。在数字化遇到管理障碍时,不应是数字化服从“事实”,而应是“事实”服从数字化。这个道理从“算盘”和计算机“二进制”可得到认证,既然游戏规则变了, 大家就得“守法”。能够让大家守法的玩家才是领袖。

四、 反客为主的道路

如何才能成为IT城的“邦主”呢?

由IT消费者成为其提供者的前提是:你按照自己的标准新建一个城邦,再“招商引民”组成王国,“良民们”用你缔造的设施过上幸福生活,他们在你“三通一平”的城区上建筑爱巢,进行内装修。就目前的情况看,在己有的IT城邦 标准下,这样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庞大的硬、软系统,已成“法典”,动不得。“革命”可能发生在“材料与工具”层面,比如说,芯片,或传输介质,尤其是“生物芯片”、“生物主板”,这是IT城的最基础部分,一旦它升级换代,必将引起全城的地震,那时便可趁机“变法”,再造IT城。

五、 应用之王的竞争

如果在IT“城战”中,无机可胜,那就进攻地上的设施:应用系统。

SAP已开了先例,可称世界级管理应用的霸主。它起步于软件诞生日,SAP的功成,不仅因为早,还因它脱胎于管理之国的德国。

那么管理软件的商机何在?

管理软件,管理在先,数字模拟在后。

它最重要的是能帮助用户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效率。成为世界级管理供应商的关键在于 能为世界级公司开发软件,取得经验,形成模式。可以说,没有先进的管理实践,不可能开发出世界的管理软件。看来我国的管理软件的瓶颈在于:难于挤进世界级软件供应商之例。

六、 软、硬之间

说到硬件,最直观的东西莫过于“家电和电子元器件”之类的东西了,它们的规则是通电工作,断电死机。可是有了软件之后,“通电与断电”成了一种“语言”,能达表达出“机器”的“想法和行为”。有了软件,人可真做到了“君子动口不动手了”。从软件诞生之日起,软件似乎成了“新物种”,可是,事实并未证实这一点,这种“楼上楼下”的关系,被许多软件公司所“忽略”。且不说操作系统需要透彻了解硬件,就是开发工具或“二次开发工具”及指挥外设等仍需解剖“硬件”。试想,如不知道IT的“虚拟城市”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又如何能给它制定规则呢?所以“后发的软件优势”,是局限于“二楼”上的竞争。这个问题表现在管理软件上,它的强度会变弱一些,但不等于“NULL”。

七、 文化与IT

由于网络和扩展性要求, 软件现在流行“结构化”的设计,“面向对象的技术”也最时髦。发散一下思维,这与文化的“模式”不无关系。

一个可兼容、可扩展的、可移植的东西,一定是“组件化”的。计算机上逻辑单元是组件,软件可以是组件;文化上的东西也可以是“组件”。

西方的“快餐”是组件的,家具可以是组件,文字是组件的,个人对国家是组件的。

汉字则组件化程度偏低,偏傍部首不规范,“字与词”之间没有“界限”,古文更是不断句的,理性上又讲“天人合一”,绝对化理念等与“组件化”思想相悖,“满汉全席”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更是“组件化”的另一极。阴阳五行倒是有些“抽象性”的组件思想,但不是实体。现代工业文明,是以一种新元素生成新的世界,由“文史哲、天地生、数理化及新兴学科”形成组件,可以“组装”完整的世界。所以“组件化”程度标志着“先进”。什么都粘连在一起,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利于“渐进化更新”。“组件化”对民族软件的提升来说是个关键。

八、 IT横向分工

经济的竞争离不开成本优势。

技术被扩散和消化之后,成本便成为主要因素。纵向的生产链,早已定局,发展中国家的机会仍在于“生产力要素的全球配置”。软件的规范化开发,对发达国家来说,节约人工成本的出路在于研发中心的转移,转向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拥有合格的、充沛的人力资源,除了开发,还有语言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的成本;以至于外包软件开发工程给这些地区都是明智之举。据报导, 印度的软件出口2002年已达60亿美元,这对中国也是好消息。IDC预测2003年美国的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1100万美元。而且,由中国人实施大型管理软件的成本不足外籍人工的1/10,足可见,服务市场的潜力也很诱人。

九、 鞋与脚

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鞋的价格, 更重要的是适合脚。

管理水平的层次,必然反映到管理软件的技术层次上。因为“小孩长成大人”有个过程,一个尺码的衣服显然不能一穿终身,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各有其依存的食物链,好的市场定位就是“做双好鞋”给客户。

十、 技术战略与商业战略

技术战略玩的是“逻辑”。

趋势是逻辑的延伸。在第一部像一座巨型仓库般的计算机诞生时,其功能只停留在“计算”上,但当PC机刚刚问世时,SUN公司就断言“计算机就是网络”,WINDOWS发誓要让电脑走进百姓家庭,推出图形用户界面系统,扬言还要开发自然语言系统,这就需要多媒体配置,所以才有了VB、VC、VA、JAVA工具,MOUSE、网卡、猫卡以及CISCO的ROUTER。

商业战略玩的是客户和成本。

客户都是上述逻辑链上的“猎物”,对手是成本下的“俘虏”,因此收购和整合一直是IT界上演的“不了戏”。离开技术逻辑的商业行动,在一个时期看来不是决战,只是预赛,收购的决不是流水线,而是零部件,被打倒的决不是参天大树,IT虽是虚拟空间, 可也绝不能搞“无土栽培”,网景公司的生存空间被微软压缩,因为微软有强大的地基---WINDOWS。如果租用微软的领地来“借地生财”,只能选择它不能长出的品种的地方去下种子,否则只能像LINUX那样,以免费“打倒它”。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作者联系方式:
warrenwang19@sina.com

责编:王永强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