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走出形而上的误区(汪蔚)

  作者:汪蔚
2004/6/15 9:44:27
相信每个教育有关部门都切切实实想把应用做好做透,但是更多的机构不知道从何做起,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才是应用问题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应用,该从何处切入?通过对各地案例的采访和调研,通过和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本文关键字: 理论探讨

记得前些年,北京某著名学校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样板工程,热炒了一阵子。其宣传的内容无非是,购置了多么多么先进的硬件设施,建立了配置一流的电脑教室,人机比达到了多少多少。

半年之后,人们发现,那个学校只不过是穿上了华丽的信息化外衣,而事实上,管理系统不好用,形同虚设;系统之间不能兼容共享;校领导、教师还是习惯于有纸化办公,手动式进行,绝大部分教学、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日复一日地运转。曾经重金购进的设备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曾经热闹的宣传成了业内的一个反面教材。

直到今天,这一事件依然有其借鉴作用。因为,尽管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已有所成,应用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考核下级的信息化建设时,指标还是以硬件建设为主;而相当多的教育机构在高举“应用”大旗的时候,却逐渐把它沦为形而上的概念:购置了一些资源库,管它质量、新旧状况如何;制作了一些课件,却目的是为着国家的课件评比;开发了一些业务小系统,利用率并不高;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电子白板和投影机恐怕是用得最多的……而这最浅层的使用,都成为了有关教育机构口中的“应用成就”。

相信每个教育有关部门都切切实实想把应用做好做透,但是更多的机构不知道从何做起,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才是应用问题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应用,该从何处切入?通过对各地案例的采访和调研,通过和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的深入沟通,我建议,教育信息化应用,应该从建设数据、建设资源入手。

向数据要共享 向数据要财富

这是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之一。湖南省地处中部,既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又没有像西部那样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投入。甚至可以说,这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建设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典型和缩影,其建设的思路正可以作为其他地区借鉴的经验。
正是立足于这样一个基本省情,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才要谨慎,投下去一分钱,就要有一分钱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建设成了湖南的首选。

抓数据,其实就是抓教育电子政务,也就是学校管理信息化。之所以把重点落在管理信息化上,是因为一方面,只有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信息化中起到带头作用,才能真正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教育的发展来看,如果管理没有达到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提高教育的手段。

教育教学数据的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教师、教学、科研、体卫、设备、房产、办公等业务管理信息,需要按照各个业务系统建立不同的业务模块,各个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要能互联互通共享。把数据作为应用的突破口,意味着搭建起各种业务的平台,初步建立教育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普及应用,提升管理水平。

不仅如此,数据建设还能起到一个掘金的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来看,掌握数据就是掌握财富。如果掌握了大量数据,并有规律地把它存放起来,然后进行数据挖掘,这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增值。

当然,在数据建设中,必须坚持标准化。否则,收集起来的数据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

两种资源建设思路

抓资源建设,是推进教学应用的一个有效方向。各省市教育行政单位和学校都很重视资源的建设。但是资源建设不是购买一些资源库、建了一些资源中心、组织部分教师制作一些课件就可以万事大吉。目前,教学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不容乐观。资源静态,内容陈旧;产品雷同,有效资源缺乏;产品与产品不能共享,资源建设的信息孤岛现象越来越严重。

务必要采取一种有效的资源管理模式,要找到一种合理的资源运营机制,让教育资源源源不断、流水不腐。

所谓有效的资源管理模式,是要充分考虑目前分布存储于各个学校或区域内资源站点的资源,选择一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机制,能够共建共享,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和分布的两难问题。

国内资源管理涌现了诸多模式。如学科资源网站、教育资源管理数据库、城市教育资源中心、分布式教育资源网等,资源门户网站也有了先行者。广东佛山学科群资源网站的建设模式已具门户网站的雏形。湖北省也在设想建一个全省资源共享联盟。

运营的资源建设机制目前有两种思路。一是采取联盟形式来运营,一是采用商业化运营的机制。

前者的典型案例,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它采取联盟形式,有管理委员会,有行政组,每年召开年度联盟大会,进行资源开发和项目制定。

商业化运营机制,是要从根子上激发起教师开发资源的积极性。通过合理配置和流动、产权约束与产权激励等手段的运筹,实现资源在教育和经济价值上的等价互换,同时在互换过程中保证作者的合法权益和运营的合法性。 目前,部分IT企业已经参与到资源商业化运营的建设中。
选择什么样的机制和模式,需要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考虑,立足现状,因地制宜。

资金“黑洞” 考验领导决心

其实,抓数据、抓资源都只是“表”。真正起决定因素的,还在于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重视、一把手工程,几乎已经成为“老生常谈”了。可是,要把它落到实处去,却非口头表示、泛泛而谈就能做到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资金。

教育信息化,绝对是一项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工程,而且,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将持续不断、年复一年地进行。一个学校几千人,一个区的受教育人口达到几万人,硬件损耗、软件升级、网络运营、资源购置……说它是一个资金“黑洞”并不为过。而且,在目前的环境里,教育还很难做到高投入、高产出,即使有所产出,也是难以显现出直接的经济效益。

国家的资金有限,主要靠当地自筹;收费尚是一个雷区,无人敢越界。在这种情况下,自筹的经费能有多少投入到教育信息化中去?所建设的工程能否保证正常运营、使用?河南教育厅的领导告诉我,他们在漯河市舞阳县马村乡马北村中心小学建设远程教育教室。考虑到当地经费不足,为避免出现建了之后用不起等现象,省政府还捐助了两年的上网费。然而幸运的学校毕竟不多,而且,两年之后的上网费怎么解决尚不得而知。

在资金这一最实际的问题面前,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有多深,就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信息化的浪潮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振兴民族的契机。在错过了曾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后,我们终于把握住了这次伟大的转折点。从零开始信息化的中国虽然仍需交不少学费,但还是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后起直追,进步神速。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民族振兴,教育先行;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促进教育早日实现跨越式发展,你的事,我的事,大家的事!

本文由作者向AMT提供

汪蔚 专栏

 


 

责编:汪蔚
vsharing微信扫一扫实时了解行业动态
portalart微信扫一扫分享本文给好友

汪蔚专栏

rss订阅
汪蔚女士,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之后来到了与哲学风马牛不相及的中国计算机报,感受中计激情澎湃,坐看IT潮涨潮落,一直到如今。熟读金梁古,不薄温黄卧,最近一年的流行音乐几乎没听过,以前的老歌倒是耳熟能详。
最新专题
成都行

成都行亮点 成都行程 智囊团 参观成员 合作媒体 活动咨询..

2015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峰会

大会聚焦 大会亮点 大会议程 重要嘉宾 成都行 赞助合作 ..

    畅享
    首页
    返回
    顶部
    ×
      信息化规划
      IT总包
      供应商选型
      IT监理
      开发维护外包
      评估维权
    客服电话
    400-698-9918